专题推荐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菌中贵族 羊肚菌

    菌中贵族 羊肚菌

    北京市房山区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12-09-2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北京房山区是北京市发展食用菌产业最早的区县,人工种植食用菌始于1977年,主要在坨里、良乡、城关等地进行商品化生产,种植品种为平菇、香菇,从1980年开始出现在防空洞中规模生产。房山区食用菌产业真正发展是从青龙湖镇庙耳岗村开始起步的。从1997年开始,该村提出“千户千棚千万元”,把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的食用菌生产作为全村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庙耳岗村的成功,极大地调动了房山区农民发展食用菌的积极性,拉动了房山区食用菌产业的形成。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房山区食用菌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2004年,房山区委、区政府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并制定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纲要,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导向。截至2011年底,全区栽培面积1379万平方米,产量6.79万吨,产值6亿元,形成五种产业模式:
        一是工厂化聚集区逐步形成。目前,房山区建设10工厂化生产加工企业,包括格瑞拓普、荃珍隆、英良、永长福、瀚海盛达等企业,生产茶树菇、蟹味菇、杏鲍菇、白灵菇、金针菇等品种,工厂化企业从技术、规模、品种上在北京市具有代表性。
        二是设施示范园初具规模。建设城关、窦店、石楼三个千亩园,大石窝、琉璃河、青龙湖、长阳等五个百亩示范园,其中城关的乐义食用菌基地,是北京市第一家国家级设施食用菌标准园。在琉璃河镇西南召、石楼镇大次洛、良乡弘科农场、城关镇田各庄、青龙湖镇庙耳岗建立五家区域菌棒生产基地。
        三是山区特色栽培产业区。利用废弃煤窑巷道、山洞、防空洞、高山林地等特殊环境,在蒲洼建设高山林地反季节食用菌生产示范区,在大石窝、河北、大安山等乡镇,发展山洞食用菌生产,在史家营乡建成野山菌资源保护区,开发野山菌品种。
        四是食用菌废料循环利用模式。利用废弃菌袋为主要原料制作有机肥料,房山区已建设3家有机肥生产厂;利用废弃菌袋制作饲料,在长沟镇建设饲养大麦虫基地;结合农村新能源建设,利用废旧菌棒进行生物质气化,实现“废物-资源-产品”良性循环。
       五食用菌文化产业发展。结合房山旅游大区建设,率先建起“北京市食用菌主题园”,建设2家食用菌主题采摘园、6家食用菌文化驿站,打造“房山菌业”统一品牌,开展食用菌休闲观光、礼品采摘、文化展示、科普培训,以菌为媒,打造房山区食用菌文化品牌。
        房山区在食用菌发展过程中,在重视产业本身发展同时,也着重产前、产后服务,产前即是技术引领,产后即是市场服务。技术引领,主要发挥科技重要作用,开展优良品种和高效技术的引进、示范应用。率先注册了北京市第一家具有菌种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有效规范菌种的来源、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利用首都科技资源开展合作,建立区级菌种研发转化平台,先后引进20多个品种类型、300多个优良菌株、30多项实用技术,菌种研发方面在北京市各郊区县领先,实现食用菌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并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全菌种追溯,保障全区用种安全。食用菌菌种追溯体系包括食用菌菌种标签标识、菌种追溯码、菌种鉴定、食用菌菌种种源档案,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食用菌菌种储藏档案和食用菌菌种销售档案。强化后期监督管理,完善、连贯菌种的质量安全、跟踪和追溯,实现菌种质量监控的信息化管理。
        建立房山区食用菌菌种质量追溯体系,有效规范了菌种市场,实现了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的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与菌种市场的规范管理,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菌种给种植户带来的损害,保障了我区菌种生产安全,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力和促进农民增收。
        在市场服务方面,成立房山区食用菌协会,发展了青龙湖庙耳岗、城关荃珍隆、大石窝南河、琉璃河兴礼、蒲洼东村等10多个专业合作组织,利用房山区食用菌网站、手机信息平台、房山种植科技多种渠道,为区内食用菌生产、加工、流通的企业和农民提供信息,食用菌产品有的通过新发地等批发市场流通,有的直接进入大型超市、餐饮企业。食用菌产业在推动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食用菌产业在推动设施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了落实“三化两区”建设、打造农业产业亮点一个优势产业。2009年,区政府颁发了“房政发[2009]36号、75号、76号”文,即《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房山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支持奖励办法》与实施办法,建立食用菌产业发展资金,由区财政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用于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2009年至2013年,年安排资金额度在1000万元的基础上,每年按10%的比例逐年递增,突显食用菌作为一区一品农业主导产业政策优势,房山区已初步形成了从菌种研发、菌棒供应、基地生产、产品加工、废料处理、统一品牌的闭合产业链,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