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黄土高原杏鲍菇、白色金针菇工厂化栽培项目通过省级鉴定
发布时间:2014-09-1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记者 尚玉玲)记者从山西省食用菌协会获悉,近日,在太原市金辇大酒店会议室,山西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中国食用菌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西农业大学常明昌教授主持完成的“黄土高原杏鲍菇、白色金针菇工厂化高效栽培技术”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该项目历经8年多的研究、应用、开发和推广,取得了重大科技进展,引领了山西食用菌工厂化产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并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在同类研究中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这是山西省十多年来食用菌研究项目中第一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欧美发达国家食用菌产业正在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未来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直到2004年,山西省食用菌企业才在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中心的研发和指导下,陆续在太谷、泽州、高平等市县建立起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黄土高原杏鲍菇、白色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是该省首次把工业化管理手段和技术装备应用在食用菌产业化生产中,完全符合当前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引领了山西省食用菌工厂化的发展,为黄土高原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本项目从黄土高原气候条件下工厂化菇房设计、品种筛选、培养基选择、配方优化、栽培工艺、环境调控、废菌包二次利用、产业化栽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重在解决我国北方尤其是黄土高原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的关键或共性技术问题,并进行集成创新。例如:通过对杏鲍菇培养基水分含量和子实体产量相关性变化数据的分析,确立了培养基初始水平含量指标与子实体生长风速与风量的控制阈值,使杏鲍菇产量明显提高。把瓶栽直生法技术首次应用在白色金针菇袋栽催蕾上,比传统袋栽再生法产量明显提高。针对适合我国北方尤其是黄土高原气候条件,对白色金针菇、杏鲍菇工厂化生产车间与配套体系设计、优良品种筛选、高效菌种研发、生产工艺优化、工厂化废菌包二次利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了产业化推广应用。针对目前国内外白色金针菇、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只采收一潮菇、生物转化率低,建立工厂化杏鲍菇废菌包覆土二次出菇技术体系,袋均产量达235.2 g。此外还建立了工厂化白色金针菇、杏鲍菇菌糠栽培滑菇、金福菇、鸡腿菇、元蘑标准化技术体系。
项目主要研制人员有常明昌教授、孟俊龙副教授、刘靖宇副教授、程红艳教授、冯翠萍教授、徐全飞、杨杰、段超、韩晓芳、左琳、吴艳、王小军、贾静。此外,还有山西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人员,如山西鼎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晋城市泽地萃绿农开发有限公司、高平市金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科技人员。该项目共发表14篇学术论文,一项产品荣获中国(山西)农业特色博览会畅销产品奖。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