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刘怀瀛)日前,在庆元县黄田镇中济村的灰树花基地里,菇农们正忙着采摘灰树花。这个基地每年生产80多万个菌棒,采收的灰树花部分销往国内各大市场,剩下的加工成食品和药品。
一直以来,香菇是庆元食用菌产业的“龙头大哥”。2013年,庆元县鼓励菇农开展香菇栽培分工化、规模化、工厂化,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推动食用菌产业转型,使得全县以香菇为主、其他食用菌为辅的多品种共同发展的生产格局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庆元不断通过转变食用菌产业“食性”,
食用菌“大家族”频添“新成员”,如灰树花、银耳、黑木耳、竹荪、羊肚菌等“后起之秀”纷纷亮相,占据了庆元食用菌三分之一的产业总量,其中灰树花更是占据了全国近9成的市场份额。
“目前,庆元食用菌产业链不断延伸,食用菌产品逐步向保健、休闲零食、药用等多元方向发展,产业供应也越来越丰富。”庆元食用菌专家吴克甸介绍,如今庆元拥有出口食用菌企业16家,出口备案基地32个,年产值超过11亿元。
据统计,2018年庆元县食用菌生产规模达1.15亿袋,其中香菇7560万袋,灰树花1570万袋,黑木耳1420万袋,其他珍稀菌类950万袋左右,食用菌产量9万吨,总产值35.5亿元,产品主要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全县从事食用菌及相关产业企业(合作社)388家,从业人员7万多人。
一朵朵小菌伞,就这样让庆元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过去近一年中,庆元全县旅游总收入达19.25亿元,其中以食用菌文化为主题概念的旅游接待人次占三成以上。食用菌产业正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这也让庆元香菇走向世界的舞步更加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