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动起来有事干、有钱赚才是根本。”这就是陕西洋县溢水镇后坝河村农民高树强种植香菇、木耳产业的发展理念。
日前,走进后坝河村高树强的香菇产业基地,黑色的遮阳网下的塑料大棚里,前来务工的村民们有的在修复塑料大棚,有的在给码在架上的袋料香菇棒注水,疫情后恢复生产的各项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正在给香菇棒注水的岭底村妇女陈小敏说:“我在家里经管学生念书,这里离家近,经常在园里干活。每天90元很划算。”
在中间一个大棚里,来自桂峰村一组的妇女樊水彦和岭底村村民尚红丽熟练地干着手中的活儿说:“这菇棒太干了直接影响香菇产量,我们这个手法,一个人每天可完成4000袋的注水任务。平时每天给70元,注水这活不好做,整的满身是水,稍不注意就感冒了。”
今年40多岁的高树强,高高个头,浓眉大眼。住后坝河村一组,非贫困户。2016年冬季在扶贫产业初次兴起的大气候环境下当地杂木资源丰富,便依托这个优势,自己投入资金220万元,只身前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学习产业发展模式及香菇木耳种植技术。然后购买设备,在桂峰村一组溢水河畔的河滩上搭建场房搞起了他热衷的香菇事业。
2018年,他遇到最大的问题是资金困难,在这个关键时刻,村党支部村委会伸出援手,村互助资金协会首先给他30000元予以扶持,紧接着,村两委启动苏陕协作项目陆续注入扶持资金45万元。
高树强说:“我这香菇产业走的是从菌种培育到上架、采摘、烘烤、销售一条龙的道路,常年吸纳20多人进园务工。”他拿出2019年务工人员工资发放册让记者过目,说:“去年为当地村民发放务工工资73000多元。”
据悉,本村村民赵树彦、陈仕爱、王代菊三户贫困户依托进场务工收入摘掉了贫困帽子。
洋县树强食用菌种植家庭农场不仅为本村村民进场务工提供了场地,也为附近西河、桂峰、岭底村闲散劳动力就近务工搭建了平台。
在他的食用菌制袋养菌房内,一袋袋香菇菌袋和吊袋木耳菌袋整体的码放。在鲜菇冷冻房内,他顺手捡起储存在筐内的鲜香菇说:“目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还有4000多斤鲜菇卖不出去。我目前最渴盼的是原材料鋸沫紧缺和场地问题,想扩大规模无处搭建大棚。”
最早他在村委会搞产业发展,他只给提供菌种。最后吊袋木耳发展成效不太明显,村上干部看准了他的才能和技术,决定由他出面承接了村上原建的6个吊袋木耳大棚,同时注入15万元资金由他独立经营,自主核算。高树强接手后,凭借自己聪明的智慧和独到的技术引领着当地的产业发展。他说,“我这个产业不说去年生产了多少香菇,光现金收入就达到17万多元。”
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的宣传动员和香菇产业大户的带领下,地处通组公路中段的椴木香菇大户付长青等20多户村民目前已积极行动起来修复香菇大棚,忙着覆盖遮阳网。围绕该村香菇,吊袋木耳发展一切辅助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当中。(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胡 毅 通讯员 周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