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药用菌与林下经济发展研讨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安全吃菌知多少

    安全吃菌知多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菌菇神农”谢远泰的扶贫路

    发布时间:2020-05-2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谢远泰正在观察野生菇分离选育培养基情况。(曾恒贵 摄)
      20岁,他怀着“让群众种菇脱贫致富”的梦想,开启不平凡的战斗历程。
      从此以后,一辈子专注做好一件事——将科研成果转化成脱贫生产力,服务人民群众。纵然疾病缠身、清苦一生,他初心不改,累计带动了数十万农民实现脱贫致富。
      43年来,他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的奋斗之路,更走出了一条大爱无私的扶贫之路。
      他就是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赤水镇天咀村村民谢远泰。
      “我能干什么?我要干什么?”
      “我能干什么?我要干什么?”1977年的夏天,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燥热的气息,高中毕业的谢远泰开始思考自己将来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面对家乡的贫困面貌、乡亲们的穷苦生活,他既揪心又迷茫,能抚慰他的便是他最喜爱的食材——金黄、脆嫩、口味醇香的野生茶树菇。“何不发展茶树菇,让群众种菇脱贫致富!”一个灵感在他脑中闪现。
      “有想法就大胆去干”,这向来是谢远泰的行事风格。他说服家人,将家里养了几百斤的猪卖了换得120元。20岁的谢远泰揣着钱,只身踏上了探索培育茶树菇的道路。
      在他看来,茶树菇和香菇同样是菌类,要想茶树菇有人工培育的可能,只有先在香菇人工培育上有突破。他首先来到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学习香菇培育技术,之后又四处借钱,辗转各地,学会了木耳、平菇等30种以上菌类的培育技术,为谢远泰研究茶树菇种植提供了丰富的借鉴。那时候家里十多口人,住房拥挤,谢远泰利用猪圈当实验室,用石灰消毒后,一心扑在猪圈里做实验,人们表面笑话他,心里却暗自佩服:这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在科学上倒是有一种顽强的探索精神。
      这条路,比谢远泰想象中要长。1992年,整整13年,尝尽了酸甜苦辣,他终于人工培植出了茶树菇,填补了世界人工栽培茶树菇的空白,被誉为“神菇王”。1993年,他将该品种命名为“AB六—2”特种菌,通过了江西科学技术委员会技术鉴定,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自己选择的路,成为了村民脱贫增收的致富路”
      获得成功的谢远泰,第一时间想到带领村民致富。
      “可是我们没钱买原料、又没技术,村里那条路还坑坑洼洼,即便我们种出了茶树菇,卖得出去吗?”村民们七嘴八舌,面对新事物充满担忧。
      为解决村民后顾之忧,谢远泰自费16万元在天咀村修了一条4公里的主路,另外创办广昌食用菌开发集团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为农户包技术培训、包原料供应、包产品销售,并签订合同回收。
      消息传开,1997年,广昌县70%的农户都开始种植茶树菇。谢远泰和农户签约,1998年以120元/斤的价格回收干菇。这年,种菇的农民从全县各个村庄背着茶树菇挤班车,到公司时,大部分合格菇震得粉碎,没震碎的是没按标准烘干的次品。按合同所定“质量达不到则拒收”,但坚守诚信、不忍村民们亏损的谢远泰竟毅然决定按原定价格收购。屋漏偏逢雨,当年食用菌市场行情发生大变动,原来120元一斤收购的茶树菇,谢远泰最终只能以20元左右的价格出售,他一下子亏损了860多万元。
      这时,有一位日本客商找到他,出价100万美元购买他的专利技术。这笔钱对于谢远泰来说可谓雪中送炭,不仅可以弥补860多万元的亏空,还能让家人过上不错的生活。但是,谢远泰拒绝了。
      “要知道日本人买了去,到时候又花高价卖给我们国家,农民种植的成本就高了。”一心想带领乡亲们摆脱贫穷的谢远泰,道出了拒绝的理由,并决定把这项发明专利献给家乡、献给社会,惠及父老乡亲、惠及千家万户。谢远泰的义举点燃了广昌和邻县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之火,各县乡农户都争相学种。1999年,他的公司成为江西食用菌产业龙头企业,培训全省各地学员1.5万人,茶树菇专业种植户有1036户,全县茶树菇种植规模达1.23亿筒,年产值8000多万元,上交利税2000多万,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1万人。
      谢远泰很欣慰,自己选择的路,成为了村民脱贫增收的致富路。
      “老天爷留我一条命,就是为了让我带领大家致富”
      可这条路,却不总是顺利。
      1999年10月,谢远泰正进行种菇培训。由于过度劳累,他突发风湿性心脏病。医生劝他立即做手术,他心系900名下岗工人手上的茶树菇菇筒,迟迟不肯去动手术。他说:“心脏动手术,风险不小,我怕自己熬不过这一关,要是那样,那900多名学员怎么办,找谁挣钱去?”他强忍病痛,直到培训者种出茶树菇。
      2000年1月11日,谢远泰同意手术,住院一个月后,回到了他熟悉、热爱的战场。2002年的一天,谢远泰大脑出血,紧急送往医院,几天几夜昏迷不醒。大家以为这个百折不挠的“战士”这次再也站不起来了,从昏迷中醒来的谢远泰自己倒是乐观,心想:“呵!我这条命够硬,老天爷给我留了一条命,就是为了让我带领大家致富。”
      可由于身体虚弱,无力顾及公司,他的公司及研究机构还是破产倒闭了。最让他不能接受的是脑出血、中风导致他口齿表达不清,再也不方便给农民朋友们做培训指导了。有人同情他,劝他功成身退。可强者的字典里哪有“退”字?只有“前进”!
      不方便培训,谢远泰就用心制作了一套茶树菇接种、栽培、管理、烘烤等标准化生产技术流程,无偿发放给村民群众。不方便交流,谢远泰就放弃社交,一个人躲在实验室、实验基地,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食用菌的研究上,将食用菌的品种由茶树菇拓展到羊肚菌、毛笋菇、虎奶菇、灵芝、鹿茸菇,将茶树菇菌种固体接种发展为液体接种,将木屑栽培技术升级为莲子壳、莲蓬壳代料栽培,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个人获得省优秀种养能手、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星火带头人、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等多项荣誉。
      困难总是打不倒强者。2016年,谢远泰带领弟弟组建了江西省利财食用菌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与1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协议书,引导贫困群众采取扶贫资金入股、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公司生产经营和务工就业,再次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如今,广昌县茶树菇年种植规模达2.35亿筒,产量7475吨,总产值近5亿元。其中有贫困户种植户627户,户均年增收16650元。同时,全县茶树菇生产领域还吸纳了从事菌包接种、鲜菇采摘、干菇分检等工种的就业人员1.5万人。如今,茶树菇产业不仅在当地遍地开花,还辐射到周边县市及贵州、河北、河南、广西、福建等地,带动了数十万贫困农民致富“摘帽”。
      “只要脑子没坏,我就要一直研究下去”
      经他传授过技术的村民都富起来了,徒弟们大多当上了老板,而谢远泰仍过着清苦生活。
      为弥补860万元的亏空,他将自己还没住过的新房卖了,长期租房住,现在仍住安置房;为治病,他将代步的小汽车也卖了。面对困境,谢远泰淡然处之,对政府提供的低保帮助,也是摆手拒绝。
      可哪怕日子过得再清苦,谢远泰对人却十分大方。
      2014年,水南圩乡张杨村凉山栋村小组贫困户廖诗详因房屋倒塌和儿子患病陷入困境,谢远泰为其捐助一万筒菌种,并登门传授技术。今年2月10日,他从家里省吃俭用存下的12800元中,拿出整整10000元,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款。
      今年63岁的谢远泰,佝偻着身躯,腿脚不利索、口齿不清晰,却依然奋战在食用菌研究的道路上。
      “这条路,我不知道还能走多久,只有加倍努力,花更多时间将研究成果转化成脱贫生产力,服务人民群众。”谢远泰说道。
      为强健身体,他几乎每天晚饭后都要散步1万步左右。散步时他也没闲着,脑海中一遍遍回忆白天的研究,一遍遍思考研究失败的原因。
      当前,他正通过配方改良、菌种选育进行茶树菇有机无公害栽培;突破温度限制,将鹿茸菇工厂化智能生产转向自然栽培;深加工茶树菇、鹿茸菇等,目的是帮助村民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高经济效益。
      “只要脑子没坏,我就要一直研究下去,培育出经济效益更高的菇子来,带动更多村民受益。”谢远泰一生初心不改,坚持走一条食用菌研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之路。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扶贫路上的“菌菇神农” ——记广昌县“中华神菇”茶树菇发明人谢远泰

    扶贫路上的“菌菇神农” ——记广昌县“中华神菇”茶树菇发明人谢远泰

    1957年8月,谢远泰出生在山环水抱的江西省广昌县赤水镇天...

    2021-11-08 16:20:18

    张效堂:回乡种植茶树菇带领乡邻致富

    托着新采的茶树菇,张效堂喜笑颜开。 这一车200箱茶树菇...

    2016-05-11 10:24:32

    小小茶树菇,也能变成大产业

    语,老板廖润兵正在收获茶树菇,他兴奋地说:“从正月忙...

    2011-06-16 09:01:00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