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清丰县委组织部牵头实施“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按照“党建作保障、政府作引导、公司作龙头、基地作示范、贫困户作股东、种植户作产业”的思路,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产业扶贫优势,为推进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注重发挥党建统领推动作用。组织部牵头抓总,成立推进办公室,召开周例会研究解决问题。推动三级党组织书记直接抓,扶贫、菌办等部门协同抓。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发现、使用干部,出台《乡镇科级干部横向比较排队办法》《农村党支部书记352X绩效考评办法》,定期考核工作实绩,结果作为干部选用、评优评先重要参考。
注重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开展“五星”党支部创建,培育马庄桥镇赵家村等省市级示范点57个。成立食用菌党支部70个,实现产业链党组织全覆盖。各级党组织发挥组织、宣传、凝聚作用,全程服务,示范带动。
注重发挥农村党支部书记“领头雁”作用。实施党组织书记“群组式”管理,选育赵玉甫等“蘑菇书记”30余人。依据“352X”考评结果,组织赴浙江绍兴、省内教育基地、县委党校进行差异化培训。503名党支部书记、2929名村干部带头流转土地、建棚包棚,带动群众参与。
注重发挥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1万余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带,232名驻村第一书记帮技术、帮协调,农村党员带头成立合作社、包棚种植,产业规模快速壮大。
注重发挥专业人才智力支撑作用。聘请国家、省级专家2名,柔性引进食用菌方向博士5名,培育种植能手、技术能人1000余人;落实医疗、教育等政策待遇,开辟事业人员引进绿色通道,集聚产业发展优秀人才。
注重发挥产业带贫增收作用。对有种植意愿和能力的贫困户,“零租金”包棚种植,每棚年收入不低于2万元;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与企业、合作社签订扶贫资金合作协议,贷款5万元入股,保底分红;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基地和企业务工;对缺少资金技术的贫困户,利用到户增收项目资金购买菌棒托管经营,获取稳定收益。
“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实施以来,全县建设食用菌基地70个、标准化大棚1.2万座,种植面积1700万平方米,培育龙头企业22家,综合年产值25亿元,带动1.5万名贫困群众增收。该做法入围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列入河南省十大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入编《县域治理“三起来”教育读本》《河南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案例选编》典型案例,在河南省2020年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视频会议上典型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