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智慧农业”的建议,在其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7832号建议的答复》,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回答。
一、关于强化政府宏观指导和顶层设计
党中央、国务院把数字农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作出统筹部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都对数字农业作出明确安排。
各相关部门也出台了数字农业领域专门规划。2016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提出要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全面深度融合,全面提高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要加强数字乡村建设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数字化生产力,挖掘信息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同年,我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明确了下一阶段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提出要加快数字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大力提升数字化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编制《“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农业农村建设规划》,进一步细化实化“十四五”期间数字农业推进思路、重点任务和建设内容,不断优化完善政策体系。
二、关于加强农业产业园区试点工作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引领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引擎。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累计安排中央财政奖补资金131.1亿元,支持创建了200个全产业链发展、现代要素集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各地创建了5000多个省、市、县产业园,形成了上下联动、梯次推进的建设格局。支持产业园聚焦一至两个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按照“生产+加工+信息技术”一体化发展要求,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发展数字田园、智慧养殖等智慧农业项目,加快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推动产业园以数字化引领现代化,提升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水平。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着力建设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集聚、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高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
三、关于加大智慧农业产学研结合力度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持续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进“农业信息技术学科群”和“农业遥感学科群”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现已建成2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17个专业性重点实验室、2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在21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增设智慧农业岗位专家。加快国家数字农业农村创新中心、分中心建设,目前已在建8个。针对数字农业关键共性技术、战略性前沿性技术、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等方面的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加强。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积极推进智慧农业相关工程项目,加快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应用场景,不断突破智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推动智慧农业发展。
四、关于加强智慧农业人才培养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都把培养数字农业技术人才作为一项重要保障措施,作出了专门部署。2021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把信息技术培训、人才培养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内容,作出统筹安排。
一是加强农业专业人才培养。农业农村部与教育部合作共建8所农业大学,与地方省部共建17所农业大学,围绕农业农村发展和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需要,指导共建高校加强涉农重点专业群建设,推动农业院校培养涉农人才。
二是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2018年起我部会同中组部举办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电子商务专题培训班,截至目前,共举办14期,累计培训学员1500人。2019年,我部联合教育部启动实施“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重点面向农村“两委”班子成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社会服务组织等,培育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带得动的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同时,农业农村部2015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提高广大农民运用手机查询信息、网络营销、获取服务、便捷生活的能力,累计培训受众超过1亿人次。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开展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和电子商务培训,进一步教会农民专业技能,让更多农村干部和农民能灵活掌握信息技术、数字农业技术,并与农业生产相融合,带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