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就2025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和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2025-07-29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为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融合,有效支撑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了2025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和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遴选制定工作。近日,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就编制发布优良品种推广目录和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主要考虑、内容特点以及推广应用等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问发布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和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要求,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和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大面积提升粮油作物单产,良种是基础。近年来,随着农作物育种技术加速研发应用,我国品种选育水平持续提高,育种目标已经从过去主要追求高产转向高产、优质、绿色并重,品种类型不断丰富,优良新品种不断涌现,保障了农业生产用种优质多样需求。但一些新品种新技术未及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一些品种较多也给农民科学选种用种带来一定困难,迫切需要加大推广推介力度,帮助农民科学选种、正确用种。今年,农业农村部紧紧围绕生产急迫需求,以粮油、蔬菜等作物为重点,编制了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同步发布一批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旨在推进“四良”融合,充分挖掘良种良法增产潜力,把作物单产和质量水平提上来,持续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其中,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主要依据农作物品种推广规律和更新换代周期,将品种分为骨干型、成长型、苗头型和特专型4种类型予以分类推介,农业主导品种每年发布,主要是加快农作物、畜禽、水产等领域生产上表现优异、已有推广基础的品种推广应用。
     
    问: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025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具有什么特点?
     
    答: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025年)聚焦“粮袋子”、“油瓶子”、“菜篮子”、“果盘子”等重要农产品,在2023年发布10种作物基础上新增了11种作物,共遴选推介21种作物、326个优良品种,具有“两突出、三注重”的特点。
     
    一是突出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需要。聚焦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品种需求,遴选出一批生产上推广面积大、单产水平高、耐密抗倒伏、综合抗性好、适宜机械化的突破性粮油品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花生等粮油作物品种入选目录191个,占比近60%。水稻、小麦、玉米骨干型品种区试亩产超过大田平均亩产20%以上。
     
    二是突出满足当前生产急需。落实“以种适地”要求,遴选了一批耐盐碱、短生育期的突破性新品种,为综合利用盐碱地、南方冬闲田扩种粮食和油料作物提供品种支撑。应对近年异常气候增多、病虫害频发重发态势,重点将耐高温、抗褐飞虱水稻品种,节水抗旱、抗赤霉病小麦品种,耐高温、抗锈病茎腐病玉米品种,以及耐渍、抗根肿病油菜品种等纳入推广目录。
     
    三是注重落实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要求。首次将糖料、杂粮、西甜瓜、果树等11种重要特色作物纳入推广目录遴选范围,实现了粮棉油糖、瓜菜果茶作物种类全覆盖。从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遴选了优质小米、菜用甘薯、哈密瓜、薄皮甜瓜、水果黄瓜、酿造高粱等百姓生活喜爱、消费市场欢迎、发展前景好的特色品种。
     
    四是注重促进重大科技专项研发与成果推广应用有效衔接。推广目录遴选过程,与农业科研育种项目、国家育种联合攻关、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项目等相衔接,将抗稻飞虱水稻、抗赤霉病小麦、耐密宜机收高产玉米、高油高产高蛋白大豆、高产高油油菜、高产高糖甘蔗等育种创新攻关最新成果纳入重点推介范围,促进突破性育种创新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
     
    五是注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按照品种推广应用生命周期的一般规律,推广目录共遴选出骨干型品种126个、成长型品种102个、苗头型品种68个、特专型品种30个。既有当前生产上主推的骨干品种,也有体现发展趋势的成长型、苗头型品种和符合产业急需的特专型品种;既可以帮助指导农民科学选种,也可有效引导新品种选育方向,加快推动品种更新换代。
     
    问:2025年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2025年农业农村部同步发布了133个主导品种和143项主推技术。其中,主导品种包括67个粮油作物品种、37个经济与园艺作物品种、17个畜禽(蚕)和牧草品种、12个水产品种,近3年在高产稳产、抗病抗逆以及品质方面都有良好表现,符合相关条件的还纳入了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主推技术包括68项作物综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31项畜禽水产饲养繁育与疫病防治技术、25项农业机械化与农产品加工储运技术、19项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近3年在轻简化、机械化、信息化以及高效种养、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涵盖了植物工厂加速育种、智能高效养殖一些技术应用新场景。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将联合有关科研院校和企业,开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引导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加快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为大面积单产提升注入农业科技力量。
     
    问:当前选育推广品种多,除发布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和主导品种,还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品种跟踪评价?
     
    答:针对当前一些品种数量较多、但突破性品种偏少,育种成果多、但大面积推广应用较少等问题,农业农村部将进一步抓好农作物品种全链条管理,决定从2025年起开展为期三年的专项行动,强化审定登记品种动态管理,在发布优良品种推广目录和主导品种的同时,加强审定登记品种展示评价,筛选推介优良品种,及时清理撤销仿冒侵权、没有推广利用价值、存在明显缺陷的品种。一是深入开展品种展示示范和跟踪评价。依托国家和省级品种展示示范网络,分作物、分区域开展品种展示示范,做好品种跟踪评价,将苗头性优良品种纳入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主导品种予以重点推介。结合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指导各地立足实际举办看禾选种和实地观摩活动,现场推介优良品种。二是持续开展“仿种子”清理。近年来,业界十分关注“仿种子”问题。所谓“仿种子”是指对某个品种或亲本进行简单修饰、模仿改良而成的品种,这一类品种与原品种没有显著区别,甚至可能盗用他人亲本,仿冒、套用他人品种,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不利于种业自主创新、原始创新。2021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建立了“仿种子”清理工作机制,利用品种DNA分子指纹检测技术,目前已基本完成向日葵、黄瓜、甜瓜“仿种子”清理,后续还将逐步扩大作物清理范围,加强登记品种真实性监管,严厉打击仿冒侵权行为。三是加大审定品种撤销退出力度。进一步健全品种退出机制,对于生产上审定多年但没有推广面积的品种或在生产上不再推广的品种将逐步有序退出市场,并将相关种子样品收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及国家农作物品种标准样品库长期保存,对于存在明显缺陷或生产风险的品种以及存在弄虚作假、仿冒侵权的品种坚决依法予以撤销,后续将进一步加大品种撤销力度,让品种审定“有进有出”成为常态。(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福建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农业政策法规工作要点》的通知

    今年农业政策法规工作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

    2018-03-19 15:14:27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召开全国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工作座谈会的通知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一)总...

    2012-12-19 13:34:00

    农业部召开促进休闲渔业现场会暨渔业政策法规座谈会的通知

    五大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休闲渔业迅速发展,对调整产...

    2012-12-03 14:50:00

    央行、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

    2025-07-26 14:13:38

    农业农村部推介第三批31个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

    2025-07-17 16:10:16

    以新质生产力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

    2025-07-10 16:36:10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

    2025-07-08 16:27:24

    农业农村部答复进一步培育“新农人”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

    日前,农业农村部网站公布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097...

    2025-07-02 16:55:40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既包括城市的现代化,又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5-06-30 16:30:54

    农业农村部重磅征集2025年度农业“火花技术”

    近日,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度农业...

    2025-06-19 16:32:07

    农业农村部制定《关于加强农作物品种全链条管理的若干措施》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品种审定和知识产权保护...

    2025-06-18 16:19:21

    农业农村部就落实《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答记者问

    近期,农业农村部、科技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

    2025-06-10 16:16:44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畜...

    2025-06-05 16:22:25

    数字技术赋能县域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并对发展...

    2025-07-23 17:23:36

    农业农村部重磅征集2025年度农业“火花技术”

    近日,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度农业...

    2025-06-19 16:32:07

    关于征集2025中国农业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通知

    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农业农村部重点工作部署...

    2025-05-29 16:22:42

    全面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为贯彻实施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

    2025-05-16 14:56:21

    农业农村部发布2024年度农业“火花技术”名单

    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培育农业新质生...

    2024-11-12 15:16:36

    绿色种养循环堆肥科学施用技术指导意见

    堆肥是以畜禽粪便等农业有机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经发酵腐...

    2024-11-07 15:55:53

    关于征集2025年农业农村部重大引领性技术的通知

    关于征集2025年农业农村部重大引领性技术的通知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

    2024-10-10 15:07:25

    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公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和岗位科学家候选人名单的通知

    为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建...

    2024-09-14 16:14:28

    农业农村部:深入研究“三物循环”的技术模式

    近期,农业农村部网站公布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280...

    2024-08-30 16:17:59

    2024年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和岗位科学家申报工作开始了!

    2024年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和岗位科学家申报工作开始了!

    为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打造国家农业产业科技...

    2024-08-08 16:59:05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