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蓬溪县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是西南地区生产规模最大的食用菌产业园之一。每天,园区内有230吨杏鲍菇、50吨虫草花、60吨黄色金针菇成熟,并且全年无休。园区内,聚集了年产量全国第一的单体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企业、全国第一的虫草花工厂化生产基地和全国第一的黄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基地。
揽下多项“冠军”背后,聚集在此的头部农业企业做对了什么?近日,记者来到蓬溪县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
智慧+科创,打开生产效率“加速器”
蘑菇喜湿、低温环境,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潮湿、阴暗的菇棚实在与高端不挨边。但是在蓬溪县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不论是从空中俯瞰排列整齐的白色厂房,还是厂房内一堵堵壮观的蘑菇“墙”,用“赏心悦目”来形容毫不夸张。
2012年入驻园区的四川琪英菌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琪英菌业”),如今拥有两个“全国最大”头衔——全国最大的单体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企业,以及全国最大的虫草花工厂化生产基地。每天,这里生产杏鲍菇120吨、虫草花50吨,其中杏鲍菇产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智慧化工厂生产,是琪英菌业能够在全国食用菌产业中快速成为“头部”的关键之一。
厂区内的出菇车间,温度始终保持在15℃至16℃,湿度控制在90%以上。自动化智能控温技术,可以自动调整菇体发育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和氧气等。在这样环境下长出的杏鲍菇,口感鲜嫩,品质最佳。
“智能”场景在工厂内随处可见。自动制袋机生产线开足马力作业,智能化设备可以代替人工完成打包、套环、扣盖、上架等环节。
琪英菌业技术负责人说,以前10个人一条人工流水线一天制作5万袋菌包,现在一条全自动流水线一天制作8万袋菌包。
科研技术的创新应用,更是为智能化生产效率打开了“加速器”。
在琪英菌业菌种培养车间,液体菌种罐依次排列,先进设备能够让全厂所需菌种的培植空间从200平方米缩减到20平方米,还能把菌种培植周期从传统方式的两个月缩短到10天。此外,在无菌要求的接种车间,全自动接种机能够把菌包污染率从人工接种的百分之一下降到千分之一,这是公司在全国食用菌生产行业的一项首创技术。
“科技的创新应用能够提升从菌种到食用菌的生物转化率,这是我们能够站稳‘全国第一’位置的核心。”琪英菌业总经理宋强说。
不仅是琪英菌业。蓬溪县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全园区已建成80万平方米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车间。不仅如此,入驻的蓬溪骆峰菌业有限公司、四川省鑫中宇农业有限公司等还在科研领域“竞赛”,园区企业目前一共获得20余个生产专利,生产效率极大提升。
加工+出口,产业链进一步延长
作为农业大省的四川,多项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产量规模,早已不是正在建设农业强省的四川最重要的追赶目标。
如何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园区内,一些企业聚焦加工和出口两个环节,开始了先行探路。
蓬溪菌香缘农业有限公司主要以秀珍菇、姬菇等为原料生产休闲类即食食品,公司总经理余江说,公司已完成两个产品商标注册及生产许可办理,全部投产后年产能将达300万斤,可实现年生产总值9000余万元。
蓬溪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蓬溪县食用菌以鲜销为主,如今正在布局发展食用菌即食食品、调味品等加工业,推动向鲜品和加工产品并重发展转变。
一些企业“向内”深加工,一些企业则“向外”开拓海外市场。
早在2010年,四川省第一个出口食用菌(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在蓬溪县正式启动建设。2019年,琪英菌业也打开了美国以及东南亚国家的海外市场。因疫情原因,过去海外市场受限。“但是今年以来,恢复很快。”宋强说,今年预计出口东南亚总量将达到4000吨左右,出口总额3000万元,是2019年的10倍。”
2022年,蓬溪县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食用菌产量达13.8万吨,产值13.3亿元。“我们计划加快培育壮大园区龙头企业,帮助琪英菌业等实力企业早日上市。同时,推动菌菜产业延链强链。2023年园区综合产值要达到30亿元以上,2025年综合产值实现40亿元。”蓬溪县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来源:四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