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党建引领,建强保育促繁堡垒。云南南华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推行“党建+产业”模式,结合实际成立野生菌产业功能型党支部,把“支部建在产业上,党员嵌在产业中”,通过党组织和党员引导群众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权责,商议制定森林资源管护机制,开展森林防火、保育促繁和科学采摘的宣传培训。
科学划区定点,摸清产业资源禀赋。对南华县野生菌资源进行全面核查,绘制出以松茸、块菌、牛肝菌、鸡枞、干巴菌、羊肚菌为主的野生食用菌资源分布图,实行县级相关部门联系野生菌产地机制,组建野生菌产业知识、政策宣传队,利用每月主题党日和相关节日宣传等时机,到野生菌主产区开展科学技术、政策指导服务,为野生菌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完善封山育菌机制,创新包山拾菌模式。围绕《南华县封山育林育菌管理办法》,引导各地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严格落实封山育林育菌相关规定。划出珍稀菌种保护区域、普通菌种核心区域、仿繁殖野生菌种植区域,按区域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在封山育林育菌200万亩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扩大封山育林育菌面积。健全“包山拾菌”机制,出台县级相关指导意见,大力推广集体林权家庭承包、联户承包、集体承包、对外承包、企业承包等多种经营模式,落实“谁收益、谁管护”责任,增强菌农保护森林和野生菌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传统的政府出资护林模式转变为群众自愿护林模式。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加强与科研单位和高校的合作交流,争取更多的野生菌科研基地落地南华。针对牛肝菌、羊肚菌、松乳菇、鸡枞菌等可人工干预的菌种,重点研究、推广人工保育促繁技术,不断提高产量和质量。持续开展野生菌保育、采摘、冷链、运输等技术培训,培育野生菌产业专业人才,进一步提高全县野生菌产业抗风险能力,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
规范采摘标准,确保可持续健康发展。在出台《松茸采集方法》《牛肝菌采集方法》的基础上,制定其他食用野生菌采摘的地方标准,并通过口袋书、宣传册、电视广播、自媒体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和树牢野生菌科学采摘标准。严格执行持证采摘制度,对培训合格的菌农统一发放“野生菌采摘证”,加强人员管理和监督,严格做到持证方可采摘。严格执行采摘标准,加强采摘环节把控,不采童茸幼菇和过熟菌,严格管控农残污染,注意对菌塘、菌窝进行科学的留种,避免过度采摘和破坏。(来源:人民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