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主题报告会在安徽省利辛县成功举办。行业权威专家围绕树立食用菌大食物观,解读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智慧菌业、精深加工等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分享,深入探讨食用菌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新时代发展格局下,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集思广益、贡献智慧。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谭琦以“食用菌在树立大食物观中的作用”为题,从食用菌与大食物观的融合发展、食用菌是大食物观中营养与健康的重要载体、大食物观背景下食用菌营养价值的挖掘提升三大方面进行了主题分享。
谭琦提到,在大健康、大食物观的背景下,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能已成为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力量。在大食物观战略中,以科技支撑、健康转型、价值提升为主的供给侧和消费侧调整是食用菌健康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健康中国营养与健康载体的重要支撑。谭琦指出,功能食用菌将成为传统食用菌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且随着消费需求变化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以“个体”健康状态为着眼点的食用菌“精准营养”将成为新的消费趋势和研究热点。如今,全球性的蛋白质危机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拓展新的蛋白来源成为人类应对蛋白危机的主要方向,菌物蛋白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安徽农业大学农研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胡桂芳作了题为“从食用菌产业视角看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报告。他表示,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有许多食用菌行业要关注的政策干货,比如推进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等21个行动,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等11项工程,以及鼓励地方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等13项鼓励政策,吸引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及深度关注。
“作为我国特色食用菌品种,羊肚菌的关注度逐年提升。而羊肚菌要实现稳产高产,还得从床架铺料和覆土材料选择、轻简化机械化铺料、液体菌种应用技术等方面发力。”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顾问、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边银丙在报告中深入探讨了我国食用菌六大主产区产业特色与发展趋势,详细列举了产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栽培种类、种植模式。
边银丙提到,我国以安徽、山东等为主的华东产区目前拥有众多上市企业及设备企业,食用菌主栽品种有香菇、杏鲍菇、金针菇、海鲜菇、双孢菇,食用菌智慧化生产已经起步,产业实力强劲。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颜廷武就“发展食用菌特色产业,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分享了真知灼见。他谈到,食用菌已成为我国种植业第五大产业,产量、产值屡创新高。目前,我国可实现大规模生产的食用菌种类从10几种增加到30多种,并拥有一批推广面积广、市场口碑好的优势菌种。
颜廷武强调,近年来,国家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进一步挖掘食用菌产业的潜力,注重提高食用菌商品品质和附加值,促进食用菌产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颜廷武还分享了我国食用菌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具体体现在“千万工程”经验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数智技术赋能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智能方舱助力菇农增收致富、三产融合助推全链提质增效、强化菌种管理驱动产业发展重树新秩序等方面,报告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与会者纷纷拍照记录。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郑文刚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做了“智能化技术在食用菌生产中研究与应用”的专题报告。让与会者近距离了解了数字技术在食用菌育种、感知、环境调控、病虫害防治、采收、平台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郑文刚强调,用信息技术和装备技术提升食用菌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行业现代化水平,是我国食用菌行业的客观要求。目前,国内外食用菌产业共同处在智能化探索阶段,我国有市场、产量、品种和海量的第一手数据优势,发展机遇大于挑战。
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顾问、合肥菌物谷创新研究院院长、吉林农业大学教授王琦从“食用菌产品加工行业现状、食用菌加工产品开发进展及发展趋势”入手,做了主题报告。她表示,食用菌产品涉及“衣、食、住、行、用、药”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及多个行业领域,产品形式多样。
随着食用菌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的不断深入研究,未来,开发出更多样化的食用菌产品,从而进一步提升食用菌的附加值,为食用菌深加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及进一步开发潜在的新市场。具体来说,食用菌产品品种日益多元化,消费者拥有更多的选择性;生产加工方式向工厂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程度提高,更多的高新技术被应用,产品科学性提升;具备功能化、食品化、方便化特点的食用菌产品将进一步提高食用菌餐桌化、主食化的程度,更受欢迎;食用菌的综合利用程度越来越高,食用菌全株利用技术将有力的促进食用菌高附加值利用,形成“原料-产品-废弃物利用”等循环产业模式。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员于海龙为与会者做了“大宗食用菌发展现状与趋势”主题报告。他表示,目前食用菌产业现状为“食用菌产量稳步增长;大宗品种优势明显;新品种不断驯化成功;优势产区逐步形成;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产业链延长,精深加工成热点”,但也存在“竞争加剧、成本上涨,工厂化品种盈利能力受限;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竞争力尚需提升;一二三产融合仍待提升;政策扶持体系亟待完善”等问题。针对香菇、黑木耳、平菇、毛木耳、金针菇、双孢蘑菇、杏鲍菇等大宗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于海龙做了详细分析。进一步阐明,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生力军、精准扶贫的有效抓手、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推手。
“珍稀食用菌成为产业新增长点,2023年珍稀食用菌总产量达827.6万吨”,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李守勉会上就“珍稀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做了专题报告。她表示,珍稀食用菌分布集中度较高,区域特色鲜明;品种越来越丰富;菌种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围绕“羊肚菌、大球盖菇、灰树花、金耳、长根菇、茶薪菇”等珍稀菌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李守勉分别做了详细阐述。
据悉,本次会议是“第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利辛)羊肚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活动内容之一。会期还安排了专题座谈、项目推介、产品展销、基地参观等活动内容,旨在顺应产业发展需求,破解行业发展难题,促进新产品、新技术成果转化,加强企业间交流与合作,推动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