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月28日,由中国食用菌商务网主办的“羊肚菌种植关键技术及风险防控措施”线上直播活动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特邀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李守勉作为主讲嘉宾,从羊肚菌种植的关键技术、风险防控及行业提质增效三个维度,以专业视角深入剖析了当前羊肚菌产业的前沿热点问题。直播通过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视频号及抖音号同步推送,截至活动结束,累计吸引9800人次在线观看,受到行业广泛关注。
李守勉教授在直播中首先纠正了一种常见误区:“外援营养袋中的小麦比例并非越高越好,实际应控制在总量的36%左右。”她明确反对了“小麦用量越多越利于高产”的错误观点,并进一步建议:“每亩羊肚菌基地的营养包投放量宜控制在2300–3000公斤,可在菌丝满畦面后的2–7天内进行摆放。”
连作障碍一直是制约羊肚菌产业发展的难点,常导致产量骤减甚至绝收,种植户普遍面临较大压力,行业至今尚未形成根本解决方案。李守勉教授团队近年来致力于相关技术攻关,在河北省多个种植基地开展重茬轮作试验,总结出一套实用处理办法。她指出,应优先选择沙壤土种植,推行“蔬菜+羊肚菌”轮作模式,并采取“灌水+翻地+覆膜+暴晒闷棚”等综合措施缓解连作影响。针对种植历史超过三年的基地,可在土表施用棉隆土壤熏蒸剂,有效杀灭土传病虫害,显著减轻连作障碍。
在回应“如何实现羊肚菌产业提质增效”的提问时,李守勉教授强调,优质菌种是基础,外援营养袋是核心,精细化管理是关键,三者缺一不可。
直播还连线了山东润玉穗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熊伟与河南宝丰县弘亚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曼永峰。两位嘉宾就羊肚菌优质菌种选育、菌种退化防控、种源保藏及产业风险管理等话题展开分享。
关于如何选择适宜本地的菌种,熊伟提出需“知己知彼”:“知己”即明确自身设施条件、技术能力与种植需求,掌握各品种特性与栽培差异;“知彼”则需全面了解不同羊肚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从而实施针对性栽培管理,提高成功率。
面对菌种退化问题,他建议:一是优选种源,保障出菇质量;二是改善保藏条件,推行低温贮藏,减轻细胞损伤;三是优化生产工艺,通过先进设施延缓退化,稳定产量与品质。
曼永峰结合宝丰弘亚公司多年实践,分享了企业在菌种研发、设备升级、人才培养与市场拓展等方面的举措。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河南大学等机构合作,推进航天育种等前沿项目,迄今在全国推广羊肚菌种植达33万亩。通过引进智能化设备和推行“周年化”生产模式,公司实现了从菌种研发到出菇全流程的集约化、无菌化循环生产,不仅提升效率,也降低了能耗与环境影响。
直播过程中,观众踊跃提问:“羊肚菌出菇不整齐是否与打水有关?最佳打水时机是什么?”“原基过多能否浇水?”“原基后分化的成因”“幼菇红腿及死亡原因”“工厂化栽培技术瓶颈”等,李守勉教授结合多年实践一一作出专业解答,获得观众频频点赞与感谢。
整场直播持续近两小时,聚焦羊肚菌栽培的重难点问题,输出大量优质内容,互动热烈、答疑专业,为从业者呈现了一场干货满满的技术盛宴。
未来,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将继续发挥多元平台优势,整合行业资源,围绕产业热点持续开展线上直播,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欢迎持续关注后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