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康宁镇辖6个行政村、57个村民小组。近年来,康宁镇紧扣“党建引领、产业驱动、多方共赢”思路,以“产业驱动”为核心路径,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精准锁定食用菌产业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市场主体,构建起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发展体系,成功将食用菌产业打造成激活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推动“蘑菇小镇”从蓝图变为现实。2024年,全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814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56.91万元,村均26.15万元,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食用菌产业的支撑作用愈发凸显。
在康宁镇新寨村日光温室基地,100座大棚整齐排列。凉州区康宁镇新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国栋说:“新寨村现在建成了日光温室100座,引进了浙江的老板,现在有40座种植平菇,60座种植香菇,种植模式是‘企业+合作社+农户’,每座棚企业流转费是6000元,农户通过在企业里面务工学习香菇、平菇的种植技术,一方面增加了农民的务工收入,另外学到了香菇的种植技术,为下一步产业结构的调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产业规划推动下,康宁镇打破村级行政界限,聚合6个村的220万元集体资金入股产业园,形成“抱团发展”的合力,建成标准化菌棒加工厂,解决分散生产技术难题。配套的1座蓄水池、7.8公里供水管网、3.2公里砂石路和3台变压器,让150座日光温室形成“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集群优势,实现当年建设、投产、见效。
凉州区康宁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福文表示:“康宁镇秉持‘整体规划、分期推进、跨村联建、集群发展’理念,累计投入1240万元,分三期建成占地380亩的150座日光温室,并同步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依托‘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种植模式,重点培育以羊肚菌、平菇、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2025年预计年产量超2820吨、产值突破2200万元,可辐射带动集体经济增收80万元以上。”
如今,“蘑菇小镇”稳定提供300个就近岗位,涵盖全产业链,带动务工群众人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康宁镇还通过田间课堂和技能培训,让村民从“门外汉”变“土专家”,真正实现了企业盈利、集体增利、农民增收的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