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菌物材料的产品研发,仍是蓝海市场!

    发布时间:2025-10-0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把蘑菇纤维做成能吃的录取通知书,让很多人知道了吉林农业大学的“过人之处”。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过人之处”出自吉林农业大学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事实上,吉林农业大学的新生不仅收到了能吃的录取通知书,开学报到时还收到了能吃的新生书签。
     
    在大众认知里,蘑菇属于农业范畴。但在研究中心的菌物材料团队看来,食用菌的功用远不止于此。在工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时期,食用菌可以成为绿色且低成本的工业原料,变身成为各种工业产品。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食用菌年产量近40年来增长了700多倍,从1978年5.7万吨到目前超4000万吨,年产值达3000多亿元,成为继粮、油、菜、果之后的“第五大农作物”。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
     
    国内庞大的食用菌产业基础,为食用菌成为工业原料、转化为工业产品带来了基础保障。“在国际上,菌物材料的产品研发仍是蓝海市场。”研究中心教授肖世俊这样说。
     
    通过一张蘑菇纸,国内菌物材料的优势和前景开始被更多人了解。在肖世俊看来,为传统农业资源赋能,增加食用菌的其工业附加值,是一个有前景的研究领域,也是值得被期待的未来产业。
     
    把蘑菇变成纸的想法,最初来自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
     
    被称为“蘑菇院士”的李玉,是国内黏菌研究的开拓者,也是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开创者。李玉带领团队常年从事菌物分类和系统学研究。2024年,他领衔申报的《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李玉总结说,食用菌产业有“五不争”的特殊属性,即“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争资源”。去年,吉林农业大学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菌物学院,搭建了本科至博士后菌物领域全链条培养体系。学校的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全国排名第一,获评A+学科。
     
    这样一个优势领域,正在吸引越来越多青年研究人员加入其中。肖世俊就是其中一位。在加入菌物材料团队前,肖世俊的研究方向是生物信息学。
     
    目前,在研究中心,有食用菌栽培、育种、分类、菌物材料研发等多个团队,服务于食用菌全产业链的发展。
     
    经过多年积累,研究中心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食用菌种质资源库。从种质资源库中筛选可以进行菌物材料开发的品种,是肖世俊的工作之一。
     
    “在蘑菇的生长过程中,菌丝作为其营养器官,呈现网状的纤维结构,蘑菇纤维就是今年新生录取通知书的原材料。”肖世俊解释说,因为蘑菇纸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传统造纸工艺中的碱洗、漂白等环节,不含有害成分,所以大家说吉林农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一张能吃的纸。
     
    “蘑菇纸虽然能吃,但不建议吃,毕竟不是食品。”肖世俊补充道。
     
    在研究中心的菌物产品展示台上,看到用蘑菇纤维做成的录取通知书。此外,还有用蘑菇纤维做成的明信片、板材黏合剂、减震泡沫、菌物皮革等。每一种用蘑菇做成的工业产品,闻上去都有一股清淡的蘑菇香气。
     
    目前,研究中心已有不少研发的新品正在与企业合作,准备落地和量产。
     
    跟着团队一起把蘑菇变成不同的工业产品,多年从事生物材料研究的吉林农业大学教授韩雪容非常看好菌物材料的发展前景。作为菌物材料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韩雪容养成了一个职业习惯:看到身边不同材质的物品,就会想能不能用蘑菇纤维来替代。
     
    “菌物材料的绿色、健康、低成本、生产周期短等特征,让其在生物材料领域颇有竞争力。”韩雪容举例说,复合板材广泛应用于装修领域,但粘连复合板材的胶水,普遍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用菌物纤维做复合板材的黏合剂,绿色无毒,就可以直接解决这一问题。快递运输行业普遍使用的包装减震白色泡沫,同样可以用蘑菇纤维制作。这样的减震泡沫在使用后,进行粉碎,就是天然肥料。
     
    每次科普菌物材料优势,讲起蘑菇变身的故事,韩雪容喜欢说,“这个研究领域很有趣,打开了蘑菇世界的另一扇大门”。
     
    菌物皮革是目前研究中心菌物材料团队重点开发的产品,正在与汽车企业合作,进一步研发与量产。
     
    韩雪容介绍,中国是全球皮革业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市场。随着近年传统动物皮革和化工皮革对环境的不可逆影响,绿色环保替代皮革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
     
    在菌物材料团队看来,用废旧秸秆“种”出菌物皮革,不仅能解决东北地区秸秆回收问题,更开辟了绿色皮革研究的新领域。
     
    菌物皮革的巨大市场空间,吸引了国外诸多科技企业进行生物皮革的开发和产业化,而国内大部分相关研发企业多在初创期,前景广阔。
     
    经过研究测试,菌物材料团队发现,生产相同面积皮革,菌物皮革二氧化碳释放量、用水量、生产周期、综合生产成本均有明显优势。通过第三方技术检测发现,菌物皮革在断裂伸长率和抗张强度方面都达到了皮革行业的技术标准。
     
    在菌物材料团队中,还有20多名研究生,每个人都有不同菌物材料产品研发项目。
     
    今年博士三年级的李锦秀的研究方向是菌物皮革。李锦秀要挑选出适用于菌物皮革的菌种,研究不同菌种间的菌丝性能差异,发现影响菌丝力学性能的关键基因。每一片菌物皮革都有不同的纹路,是培育和制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看着“种”出来的皮革加工成笔记本封皮、皮包,李锦秀觉得,这个全新赛道“有趣更有机会”。(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