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遭遇发展瓶颈
发布时间:2002-12-0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对于无公害蔬菜,需求其实是存在的。那么无公害蔬菜为什么还会遭遇冷落,到底碰到了什么瓶颈?……
食品消费步入一个怪圈。一方面,食物中毒的事件屡屡上演,消费者对农药残留或变质的食物防不胜防。另一方面,在广州推行了5 年的无公害蔬菜似乎颇受冷落。注意一下周围,我们不难发现,无公害蔬菜很少摆上寻常百姓的餐桌,甚至在菜市场,也鲜能觅得踪影。
对于无公害蔬菜,需求其实是存在的。那么无公害蔬菜为什么还会遭遇冷落,到底碰到了什么瓶颈?
只闻声难见影
事实上,无公害蔬菜是蔬菜安全最基本的要求。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李向阳说,无公害蔬菜对生产环境、所施农药和化肥都有严格的要求。但是,无公害蔬菜还只是蔬菜安全最基本的标准。从安全性能上划分,还包括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两个等级,中国一般用绿色食品A 级和AA级表示。
在国外,无公害蔬菜已经不再存在,市场上普及的一般都是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然而,在中国,最基本的无公害蔬菜却是面纱初揭。无论是肉菜市场,还是超市卖场,打着无公害标志的蔬菜并不多。按照业内人士的预计,目前广州市每天600 万斤到1000万斤的蔬菜消费量中,无公害蔬菜大约只占了20%到30%,而绿色食品预计只达1 %。另有数据表明,我国去年的蔬菜产量达到了3000多亿公斤,而无公害蔬菜的产量却仅为50亿公斤。
这与中国无公害蔬菜的推广力度极不相称。据了解,我国无公害蔬菜的研究和生产始于1982年,李向阳表示,广州从1997年开始力推无公害蔬菜,出台了《无公害蔬菜生产计划规程》。
我们可以看到,无公害蔬菜带给消费者的,更多的似乎只是一个概念。
检测成本高企
为什么花了大量的力气进行推广,无公害蔬菜还是没能红遍大江南北?去年杀入蔬菜领域的绿领生态农业开发公司总经理曾国帆向记者大倒苦水:“申报无公害蔬菜或绿色食品,需要经过大量的检测,这就意味着一大笔检测费用。检测费用的高企,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无公害蔬菜不可能在生产上普及。”曾认为,无公害蔬菜没有走红,很大一个原因是生产无法普及。小规模的生产当然不可能带来普遍的消费。
曾国帆说,一般来说,要得到权威部门的检验报告,一个农产品抽样检查的费用大概需要3000元。如果欲申报绿色食品,单是环境检测就需要5 到6 万,再加上生产过程中的检测,总额将达到10多万。而且,即使申报成功,该标志的使用年限也只有3 年。3 年之后,该产品必须重新申报,那时侯还得花几千元检测费。“除此之外,为保证自己的品质,有的大菜场甚至自己花钱购买上百万的设备,以备日常检测之用。”
显然,除了规模化经营、有足够资金支持的公司,一些小公司以及拥有两三亩土地的农民根本不可能承担如此昂贵的费用,不可能逐个申报产品,检测各自的土地和空气。
高价阻碍消费
然而,在高企的检测费用下,少量的供给并没有给生存下来的无公害蔬菜带来好运。
由于无公害蔬菜的小规模生产,生产成本当然比较高,蔬菜的高价位因此无法避免。据了解,无公害蔬菜比一般蔬菜的价格高出几倍,甚至近十倍。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目前的消费水平已明显提高,但是消费者对无公害蔬菜并不是非常了解,对于高扬的价格自然望而却步。
于是,无公害蔬菜的悲惨命运由此而生。不久前,有消息称,重庆20多万公斤的无公害“野山参”由于没有得到市场认同,不得不烂在地里。
文章来源于:南方都市报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