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食土地 有房无人 探访“空心村”现象
发布时间:2003-07-0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以“藏富于民”而闻名的浙江农村,在其繁荣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许多村庄在建设过程中,新建住宅"摊大饼"式不断向四周扩张,而位于村庄中心的老村区则保留了大量的破旧建筑,且许多已经无人居住,这就是所谓的"空心村"现象。
“空心村”的存在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村掀起了盖新房热。于是,批少占多、批新不交旧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有些村庄急速向外扩张,村庄内形成了“空心”。从外观看,村庄新房一排一排;到村内一瞧,旧房一片一片,许多闲置无人居住。这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也浪费了土地资源。
“有的村镇求洋气,村边新屋搞攀比,村中老屋无人住,摆了一个‘空城计’!”在浙江嵊州农村流传的这段民谚,形象地针砭了这个省农村目前普遍存在的“空心村”现象。
“空心村”现象的存在,造成了有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影响了农村社区落后面貌的改善,成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一大“绊脚石”。
新华网浙江频道 记者 朱立毅 沈锡权 摄影 徐昱 编辑 卞君君 监制 何玲玲
背景:在6月25日第13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即,有这样一个数据值得人们关注:据统计,去年我国耕地保有量为18.89亿亩,比上一年又减少了1.32%,人均耕地仅为1.46亩,还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浙江省人均耕地0.55亩,不到全国人均耕地的一半。由于耕地总量的持续减少,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将日益增大。
图一:“空心村”现象的存在,造成了有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影响了农村社区落后面貌的改善,成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一大“绊脚石”。
农民“挪窝”不“腾笼”的后患
浙江省建设厅的谢永明说,浙江的"空心村"现象非常普遍,坐车一路经过农村,星星点点,到处都是。
有580多户人的青田县阜山乡西溪村,如今实际只居住着40多人。原来,这个村目前已有200多人出国,300多人外出打工或移居到县城、丽水和阜山乡中心村等地,西溪村成了一个"人去村空"、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图二:“空心村”现象破坏了农村的景观布局,还使道路网络、给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难以按规划实施。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空心村"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因素,人口的大规模迁移是形成"空心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过去的十年,浙江城乡间的坚冰开始化解,全省城市化率年新增2-3%,每年都有将近70万农民摇身变为"城里人",仅2002年一年时间,全省就有93.37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由于当时为了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解决进城人口的"退路"问题,允许进城人口保留在农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于是,在"农民变市民"之后,广大的农村出现了农民"挪窝"不"腾笼"的现象,大片被进城农民遗弃的房屋成了"空心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农村建设缺乏规划、建设管理滞后,也是造成"空心村"大量出现的原因。农村问题专家指出,许多农民对村建规划的目的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全村一盘棋的观念淡薄,认为"规划规划,不如用手比划",新建房布局杂乱无章。同时,由于农村建房实行"先建新房,后拆旧房"的原则,因此一些农户在建起新房之后,便不再拆除旧房,此外,还有的农民认为老房子是"祖宗留下来的",是"风水",动不得。
据浙江省建设部门同志介绍,在浙江的不少农村,村建没有规划或不按规划办事,新房零星分散,旧房没有拆除,相当多的村庄,旧村居住户寥寥无几。此外,一些村庄的规模不断膨胀,农户随意圈占耕地、外迁建房的现象十分突出。
图三:从外观看,村庄新房一排一排;到村内一瞧,旧房一片一片,许多闲置无人居住。这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也浪费了土地资源。
困惑:不治不行,欲治难行
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曾在一次会议上谈到,我国的国土资源不光面临短缺的问题,当前还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利用现象,农村居民点分散,"空心村"、闲散地大量存在,用地超标、"一户多宅"现象比较普遍,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用地已达182平方米以上,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150平方米的人均用地上限。
据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介绍,去年,浙江全省建设多占用耕地45万多亩,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仅在上虞市,农村私人建房建新不拆旧的比例就高达30%。一边是土地闲置,一边是不少地方出现"无处建房"的现象,土管部门每年被迫从有限的耕地指标中切出一部分,安排缺房户私人建房。
浙江省粮食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浙江在全国第一个实行了粮食购销市场化后,粮食生产已不再成为浙江农业和经济发展的包袱。但是,保护土地资源、确保浙江一千万亩吨粮田生产能力的基础依然至关重要。
图四:农村因而用地超标、“一户多宅”的现象比较普遍:一方面这破坏了农村的整体景观布局,大量闲置浪费了土地;另一方面也使得留下来的木结构老房子成为失火、坍塌等灾害的隐患。
事实上,"空心村"的大量出现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它同时也对农村的居住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据浙江省建设部门介绍,"空心村"现象破坏了农村的景观布局,还使道路网络、给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难以按规划实施。此外,"空心村"还对农村的安全构成隐患,"空心村"中遗留下来的旧房子大多为木结构,而且这些房子里的一些老人往往升火做饭,甚至点火照明,成为农村火灾的主要源头。此外,"空心村"的房屋大都年久失修,在发生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时,极易发生倒塌事故。
图五:新建住宅“摊大饼”式不断向四周扩张,而位于村庄中心的老村区则保留了大量的破旧建筑,且许多已经无人居住
虽然"空心村"带来隐忧重重,但是对它的治理工作更令人担忧。记者在走访多个相关职能部门后,终始得不到有关浙江省"空心村"现状较为完整的情况介绍,可见这一问题目前仍有许多基础性工作急需解决。一些部门的负责人也表示,由于"空心村"的个体差异非常大,因此很难对其现状进行调查统计,这在很大程度上给治理工作带来了难度。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规划处处长朱先高说,目前,"空心村"的治理工作主要由国土资源部门和建设部门负责,但事实上,这项工作相当复杂,除了上述两家,还涉及农业、交通、环境、消防等诸多部门。更为重要的是,"空心村"的治理工作还要有部门统一组织协调,目前各个职能部门"自扫门前雪"的状况,显然无法满足综合治理的需要。
图六:在浙江省杭州市郊的一个村庄,一栋栋的崭新楼房矗立在村口,而村子里面则保留了大量的老房子。
村庄规划,势在必行
去年,绍兴县钱清镇梅湖村在拆除了村东头147间旧房和猪棚,腾出近18亩土地后,建起了10多亩漂亮的村民别墅。通过对宅基地的整治,如今的梅湖村道路通畅,家家门前可通汽车,村中腾出的八亩老宅基地还将用来建造文化中心。梅湖村的变化,是绍兴县大规模整治农村宅基地行动的一个缩影。
绍兴县共有782个行政村,各村的自然环境不同,地理位置各异,经济基础不一,这个县在整治中实行多种经营模式,对于经济基础好的村,实行连片拆旧,高起点规划建设新农村;原村庄建设有一定基础的村,拆除应拆老屋,通路、插绿、添景;经济实力一般的村,拆旧建新,填实"空心村"。考虑到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求,一些村在拆旧的同时,由村里集中建造农户辅助用房和生产性用房,或建造老年公寓和简易周转房,低价或免费让老年人和困难户租住。在消灭"空心村"过程中,绍兴农村改善了村容村貌,这个县的钱清镇上浦西村通过宅基地整治,彻底改变了原先"晴天穿雨鞋、夜里无亮火"的模样。
图七:在浙江省杭州市瓶窑镇的一个村庄内,住在老房子中的老人正在清洗东西。“空心村”村中旧房子往往都是老人留守其中。
通过对"空心村"的整治,不少农村腾出了宅基地,为企业用地创造了条件。绍兴县福全镇峡山村农贸市场旁边,原有13间违章搭建房,这个村借"空心村"整治,一举拆除了这些违章建筑物,农贸市场扩建了800多平方米。通过市场摊位招租,村里一次性增加收入25万元。
浙江省建设部门的专家指出,近几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村庄发展规模不断膨胀,群众随意圈占耕地、外迁建房的现象已经十分突出,要加快农村小康村的建设进程,搞好村庄规划势在必行。首先,必须规范宅基地占用标准,开展对宅基地占用情况的大清查,对多占宅基地者全部收回集体管理;其次是建立严格的宅基地审批程序,严格控制新建房用地;第三要加强旧村址的改造,对于已撂荒的旧村址,合理开发,宜耕则耕,宜养则养,充分利用。最后是规范宅基地占用标准,开展对宅基地占用情况的大清查,对多占宅基地者全部收回集体管理。
图八:浙江的许多农村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新建住宅不断扩张而村庄中心的老住宅区却保留了大量的破旧建筑。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如浙江的温岭、嵊州、绍兴和萧山等地,"空心村"的治理工作越是顺利。据了解,浙江的义乌、嵊州等地还成立了治理"空心村"的专门机构,由统一机构对此项工作进行协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发达地区的"空心村"治理成果,与当地的经济条件有着紧密的联系,除了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空心村"的规划和实施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资料链接:浙江各地积极开展村庄整治
宁波市鄞州区将全区622个村分为城中村(中心村)、一般平原村、山区及地理位置偏僻村等3种类型,分别采取拆迁式改建、组团式新建、移民式改建等方式进行整治。据介绍,像这样的村庄整治已在浙江省各地展开。通过整治,涌现了一批环境整洁、村貌优美、设施配套、布局合理的新村庄。
图九:浙江省余杭区的一个村庄内,村中旧房子与外围新建筑仅一墙之隔,对比鲜明。
从1998年以来,浙江省各地按照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要求,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村庄整治。义乌市从去年以来,每年投入一亿元,按"旧村改造、村庄整理、环境整治"等3种形式,开展"路面硬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的"小五化"建设。目前,全市35%的村完成了旧村改造或村庄整治,其余村庄基本完成了环境整治。
各地将村庄整治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有力地促进了经济与社会发展。安吉县从2001年开始实施以"改厕、改路、改水、改房、改线和环境美化"为主要内容的"五改一化"整治,两年来共整治174个村(点),受益人口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1.5%。今年,该县还将投入1000万元,用于200个左右自然村(点)的整治。
针对旧村庄"脏、乱、差、小、散"问题,各地以中心村规划为龙头,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把旧村改造和"空心村"土地整理列为村庄整治的重点。磐安县从1999年以来已有90个村启动了以旧村改造为重点的"村庄整治"工程,占全县村总数的24.4%。其中全面完成整治的28个村,新建住宅2.36万间,安置农民1.13万人,还盘活了存量土地980亩,退宅还耕新增地360亩。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今年全省各地加快了旧村整治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并把这项工作与"万里清水河道"工程、"万里绿色通道"工程、"千万农民饮水"工程、"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等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台州市提出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把村庄整治、河道清理、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结合起来,今年争取完成20个小康示范村建设和200个村的整治,用5年时间完成1000个村庄的整治。 (浙报)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