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2024(江西丰亦祥)羊肚菌丰产模式现场会

    2024(江西丰亦祥)羊肚菌丰产模式现场...

    2024首届(广昌)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2024首届(广昌)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

    2023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3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食用菌“安全过冬”全知道

    食用菌“安全过冬”全知道

    2023香菇产业会员推荐品牌

    2023香菇产业会员推荐品牌

    2023食用菌行业名特优新推荐品牌

    2023食用菌行业名特优新推荐品牌

    大豆不能承受之重

    发布时间:2003-07-1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关于我国大豆加工能力急剧扩张的调查与思考 我国大豆实际年加工量仅2200万吨左右,全国加工能力已高达5000万吨,呈严重过剩之态。然而,新建和扩建的动作仍在继续。请看——— 中国加入WTO一年多后,大豆问题依然敏感。这段时间,大豆加工能力扩张过快的话题,更是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尽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分析的题材,但采访中又有不少人认为话题太敏感而不愿多说。有消息透露,国务院研究室已派专人深入到大豆主产区、加工企业和市场进行调研,为国家调整出台新的大豆政策提供依据。 价格畸高 问题出在供给 一切还得从价格说起。 2002年来,中国的豆价在经历了几年的低迷后步入“牛市”。期货市场上,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自去年3月15日推出的黄大豆1号(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合约价格从去年3月15日推出时的2100元/吨攀升到今年4月的2900元/吨,呈持续坚挺之态。近期,因进口大豆大量到港及美国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回落,合约价格才有所盘跌。现货方面,从去年新豆上市到现在,国产大豆价格从开秤的0.92元/斤,一路上涨至目前的1.30元/斤,豆农也一扫多年来因豆价低迷而紧锁的眉头,个个笑逐颜开。 豆价的持续走高,让以榨油为主的大豆加工企业难以承受。河北天益粮油有限公司是一个日加工能力500吨的小型油脂加工厂,电话里,该公司总经理何振雨告诉记者,由于豆子不足,年后他们的厂子只开工了不到一个月。近年来,由于大豆加工能力扩张较快,我国大量从国外进口大豆。天益粮油在业内属中小企业,进口一两万吨的钱还拿得出,但要进一船(5万吨)就有点力不从心了。以前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多从沿海的大型大豆进口商手中转接一点豆子,现在人家不给了。 为缓解加工企业原料紧缺、平抑过高的豆价,有人提出,应该大量进口。对此,国内外有些机构预测,今年我国的大豆进口量在1500万—1850万吨之间。 对于这种预测,业内有人质疑:中国目前大豆供应充足,不再需要如此大量的进口。质疑者的理由是去年国家大豆振兴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功,国产大豆获得了历史性增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去年我国大豆产量为1650万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为1690万吨,而在东北大豆主产区进行过实地调研,并对黄淮海主产区产量逐省核对过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夏友富教授认为,如果考虑到计划外的统计和东北广泛存在“黑地”的情况,去年我国大豆总产量应为1870万吨。除去大约800万吨的食用大豆,用于榨油的国产大豆应该在1000万吨左右。 受豆价上扬和国家大豆振兴计划成功的刺激,今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尽管前期受到旱灾影响,但估计主产区的大豆产量不会低于去年。据海关统计,今年1—5月份,中国进口了766万吨大豆,同比增长168.5%,预计6月份进口量在220万—230万吨。如果再考虑到上年结转过来的410万吨期初库存,以及今年1—5月份进口豆油37.8万吨的情况,目前中国的大豆供给是充足的,甚至已经出现阶段性过剩。 令人费解的是:在这样大的供给量下,为何还出现了原料短缺?难道是大豆需求迅猛增长了吗? 豆价的持续走高,让以榨油为主的大豆加工企业难以承受。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原料缺乏,今年绝大多数中小型大豆压榨企业可能停产或半停产 大豆需求到底有多大 大豆消费需求主要由食用大豆、豆粕和豆油需求构成。美国相关机构对我国大豆进口量的预测依据是,今年我国大豆、豆粕和豆油的需求将分别增长20%、24%和38%;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认为,今年我国大豆、豆粕和豆油需求增长率分别为25.5%、7.4%和48.9%;夏友富教授则判断,尽管食用大豆需求稳定增长,但豆粕和豆油需求低迷,全年大豆市场的实际需求增长有限。 豆制品业是国产食用大豆的消耗大户,年消耗量为700万—800万吨,年均增速5%—6%。由于SARS疫情的影响,人们增加了植物 蛋白消费,预计今年消费量可达775万吨。 受油菜籽、棕榈油、花生油等替代品竞争的影响,豆油需求增长有限。同时由于国内豆油价格方面在国际上并没有竞争优势,出口前途也不大。因此,今年豆油总需求将达434万吨,增长5.1%。 豆粕是拉动大豆需求增长的主力,但是今年其需求缺乏大幅上升的动力。  夏教授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畜牧业迅速发展,我国对豆粕需求年均增加120万吨,由于国内供给不足,豆粕进口激增,1996年—1998年均进口312万吨。然而,由于豆粕进口量失控,又使得豆粕市场出现阶段性供给过剩。 目前我国畜牧业和水产业已进入平稳甚至低速增长时期,今年豆粕的国内总需求加上出口,预计约为1652万吨,增长2.4%。夏友富教授说,我再怎么算,大豆实际需求都没有美国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测算的那么多。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业内认为大豆原料缺乏呢?难道是大豆加工能力严重过剩引发的结果? 加工能力过剩知多少 尽管对具体数据有分歧,尽管有人觉得谈这个问题比较敏感,但大豆压榨能力过剩是业界不争的事实。 据北京世华期货研究中心对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福建、广东、四川以及江浙沪等大豆加工比较集中的地区的粗略统计,到2002年底,全国日压榨能力在千吨以上的油脂加工厂49家,日加工能力达8.6万吨,年加工能力2586万吨。如果加上中小型加工厂,目前国内每天的大豆加工能力已达12.7万吨,年加工能力达到3810万吨,而2001年实际的加工能力为2100万—2200万吨。 一位不愿披露姓名的在南方和北方都有企业的国内大型大豆加工集团老总认为,我国大豆加工能力在4500万吨,而实际需求只有2300万吨。 河北天益油脂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何振雨判断,我国大豆加工能力至少有5700万吨。 我国目前最大的大豆加工企业———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宣生说,如果有大豆油脂厂就算加工能力的话,那5000万吨肯定打不住,但能季节性开工的也就3000万吨,能常年开工的顶多也就2000多万吨。据悉,能常年开工的都是那些担负市场主供应的大厂。 夏友富教授认为,去年我国大豆加工能力为5000万吨,而年实际加工需求仅为2200万吨。 中国农业大学的何秀荣教授估计,目前我国大豆加工能力约有近1/3过剩;中国科学院的刘爱民博士认为过剩的加工能力至少达到一半。 看来,大豆加工能力严重过剩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让人吃惊的是,就在如此过剩的情况下,不论是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油脂企业,还是以国产大豆为原料的油脂企业,扩张之势都十分迅猛。东海粮油已确定年内将目前8000吨/日的加工能力扩大至1.2万/吨;国产大豆的加工龙头————黑龙江九三油脂集团在年加工能力增加到200万吨后,决定今年再新建一个年加工120万吨的加工厂;大连华农在河北霸州的一个日加工2000—3000吨的大豆加工厂今年8月将投产;以前很少涉足大豆加工厂的西南,也传出消息称新福油脂将在重庆涪陵兴建日加工4000—6000吨大豆的厂子。据粗略统计,目前有确凿证据表明要新建及扩建的油厂日加工能力将达到4万吨,按年加工300天计,年增加大豆加工能力约1200万吨。 加工扩张带来哪些后果 用“突飞猛进”来形容我国大豆加工能力的发展绝不为过。短短的几年间,大豆加工能力就从2000万吨猛增到5000万吨。大豆加工能力的迅猛扩张在业内引起了急剧震荡,引发了大豆产业格局的变革。 首先,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布局由大豆主产区向豆粕的主消费区转移。据中国科学院刘爱民博士介绍,新增大豆加工能力基本上分布在沿海一带,大连、山东、江浙、广东、广西是大型大豆加工厂的主要分布地区,这一带主要是豆粕和豆油的消费地,也有良好的港口以方便进口大豆。 另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中国大豆的产业规模大大升级,大豆加工厂由原来多为中小企业甚至作坊式企业向大型加工企业规模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日加工1000吨的企业就算很大的了,但现在这样的企业已经只能算中等了。据一位榨油企业老总介绍,目前我国有日加工1000吨以上的大豆压榨企业72家,2000吨的28家,3000吨的13家,7000吨的2家。大企业不仅采用的是当今国内乃至世界上都属先进的设备,而且市场营销也颇具现代化。 然而,大豆加工能力的迅猛扩张也带来了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国内大豆加工能力已过剩,随着新厂的不断上马,需求又没有相应的增长,大企业“跑马圈地”,相互挤压对手,寻求垄断利润,国内竞争将更为激烈,加工企业将进入微利时代。一方面企业要在供给过剩的情况下竞销油、粕,加速资金周转;另一方面为保开工,又必须抢购原料,企业利润将被压缩到较低水平。黑龙江九三油脂集团总经理田仁礼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的豆粕市场价格虽高但加工企业仍是微利。 由于大豆加工的成本与规模成反比,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竞相扩充规模,形成新一轮的更加惨烈的竞争。田仁礼认为,在经过这几年的搏杀后,最后留下的可能只有六七家综合实力强的油脂企业。 与轰轰烈烈的大企业扩张潮相比,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中小型大豆加工企业的命运就只能是惨遭淘汰。田仁礼告诉记者,日加工能力低于1000吨的小厂子由于资金、原料、市场等方面与大企业无法竞争,绝大多数根本没办法活下来。据介绍,2002年东北大豆主产区绝大部分油厂处于停产状态,整个江浙地区的油脂加工企业有90%的处于停产状态。而这些油厂基本上属于中小型。 尽管大豆加工能力的扩张态势是大豆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但大批中小企业的“猝死”,将会带来大量工人失业,这之间能否找到平衡? 同时不少业内人士提出,企业大了固然好,但一旦形成垄断将会操纵市场,危害下游产业的利益。一个例子就是前段时间沿海某大企业突然大幅压低豆粕价格,然后又大幅提高价格对市场的冲击。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只有更多的、不仅仅是外资的加工企业大起来了,才能有效抵制和化解这种垄断行为。 业内人士分析,大企业“跑马圈地”,相互挤压对手,寻求垄断利润,国内竞争将更为激烈,加工企业将进入微利时代 大豆产业政策如何定位 在需求和供给“两头小”,加工能力“一头独大”的情况下,我国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大豆产业政策? 有专家提出,应该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大豆加工中心,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采取“大进大出”的战略。业内有人认为这是目前大豆加工能力急剧扩张的理论依据。 李宣生认为,世界大豆加工中心作为一种战略是可以的,但是目前不宜贸然行事。要实现它,要靠现有的企业踏踏实实地、一个一个地来开拓市场。 大连华农豆业集团董事长李广富认为,大豆加工能力过剩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原料。当前最迫切的是要大力发展我国目前短腿的大豆种植业。 黑龙江九三油脂集团总经理田仁礼认为,我国要成为世界大豆加工中心必须要以我国成为大豆种植强国为前提,否则我国只能成为别国的大豆加工品的消费市场。他认为只要我国政府大力扶持大豆种植,在大豆的科研、技术推广和基础设施上面加以扶持,学习巴西、美国等国对大豆的扶持措施,加大对我国大豆振兴计划的扶持力度,我国成为大豆种植强国的目标就能实现。 有业内人士提出,在重视大豆种植环节的同时还要重视现代的大豆市场体系特别是发展期货市场的建设,充分利用大豆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避险功能调整种植结构、规避市场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美国芝加哥大豆期货市场的作用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业内人士特别指出,大豆加工业无论是何种资本,都只是中国大豆产业链条中的一环,他们只有在整个中国大豆产业健康的蓬勃发展中自身才能有大的值得尊敬的发展。因此,建议国家鼓励沿海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大型压榨企业在国内大豆主产区建基地,而不仅仅只做市场,以加快国产大豆与沿海大企业的对接,共同解决大豆种植“短腿”的问题,切实提升中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做了好几年大豆订单的九三油脂总经理田仁礼建议学习泰国的办法,进口一吨大豆就要买一吨国产大豆。东海粮油的李宣生表示,国产大豆的发展前景非常大,东海粮油计划在国内加强与大豆主产区的合作,以解决目前国产大豆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大豆收储问题,他说这是沿海大企业不愿用国产大豆的主要原因。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