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药用菌与林下经济发展研讨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安全吃菌知多少

    安全吃菌知多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农民收入增幅减缓原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03-07-2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摘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而农村实现小康关键是要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民收入近几年增长幅度减缓问题。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表明国家再一次强调了发展农业的重要性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性。江泽民同志曾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国实现小康,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村实现小康,关键是要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个全局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农民收入也有较快增长。但是自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连续四年呈现回落趋势,这已经成为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深入探讨农民收入增幅减缓的基本原因和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的课题。 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5.2%,在以农村改革为主的1978—1985年,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速度高达20.11%;在城市及工业改革的1985—1999年,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平均增长速度也达到12.9%,其中1985—1996年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年均增长16.02%,而在1997—1999年的三年间,农村人均总收入平均只增长2.17%,其中1997年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增长6.9%,1998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则下降了0.1%,到了1999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进一步下降了0.3%,2000年农村居民总收入进一步下降了1%左右,农村居民总收入连续四年保持停滞不前的状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发生过的。地处胶东半岛的荣成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出现了增长幅度减缓的情况是这样的:1997年全市人均纯收入比1996年增长10.4%,增幅回落10.5个百分点;1998年比1997年增长8.6%,增幅回落1.8个百分点;1999年比1998年增长4.1%,增幅回落4.5个百分点,连续三年出现回落。其中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是自1990年以来增幅最小的一年。本文力图通过荣成这个县级市分析自1983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变化的状况,以探讨指导今后一个时期保持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方法和措施,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确保全市到2006年在全省率先实现现代化。 一、农民收入状况 自1983年以来,荣成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发展趋势可分为三个阶段,1983—1989年为平稳增长阶段,这阶段农民增收主要来源于农产品产量的增长和价格的提高以及非农产业的发展;1990年—1996年为快速增长阶段,这阶段农民增收主要来源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产品价格的提高;1997年—1999年为增幅回落阶段,这阶段农民收入增缓的主要原因: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镇村企业对农民贡献减弱,资源匮乏。从全国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之所以快速增加,一靠农产品产量的增加;二靠农产品收购价格的提高;三靠乡镇企业等非农产业的发展;四靠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打工收入。目前农村居民赖以增加收入的四个要素均发生了变化:农产品基本上呈供大于求或供求基本平衡的格局,价格上涨因素的空间已很小,仅靠增加产量不问市场需求已不可能增加收入;由于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正在进行中,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城市就业岗位减少,城镇居民下岗失业人员增加,农村居民进城打工的困难加大;农村城镇化严重滞后,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受到制约。 二、原因分析 (一)农业产业结构不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是制约农民增收的根本原因。近几年,全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但产业和产品结构雷同现象较为明显,以荣成为例,初级、低档次、大陆货产品较多,名优稀特产品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更少。 (二)农产品供过于求,市场流通不畅导致价格持续下跌,是农民增收减少的主要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产品买方市场已初步形成,农产品供求矛盾由以总量矛盾为主向结构性矛盾为主转变,需求约束开始主导农民收入,靠增加农产品总量实现农民增收已经非常困难,荣成市现行的一家一户农民为基本单位的小生产与开放统一的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产品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多元化市场需求,农产品出现供给结构性过剩和卖难问题,导致粮油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低位运行,农产品销售收入不理想,农民辛苦一年,丰产不丰收,丰收不增收的现象较为普遍。 (三)农民人均占有资源相对较少也是制约农民保持稳步增收的重要原因。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越来越受到土地、水利、渔业和劳动力资源的限制。其一是耕地越来越少。其二是淡水资源严重短缺。其三是做为沿海城市,渔业资源保持衰退和海外作业面积减少。其四是发展现代化农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力缺少。 (四)农民负担屡减不轻,弱化了农民收入增长。近年来,尽管中央三令五申减轻农民负担,但各地总是变换手法向农民伸手。其一,国家明文规定三提五统不得超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然而不少地方上报农民人均收入时往往是农民自己计算的2—3倍。其二,当前实施的分税制度刺激地方扩大税种,提高税率,其负担最终落到农民头上。其三,当前一些地方基层政府人员庞大,机构臃肿、费用增多已成为加重农民负担的直接诱因。 (五)农民从乡镇企业获得的非农收入增长的幅度逐步减弱,城市下岗职工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乡镇企业在改组改制中,逐渐丧失了市场。农民从乡镇企业获得的劳务收入的增长速度也在逐渐减慢。荣成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乡镇企业所占比重由1998年的27%下降到1999年的25%,预计这一数字将进一步减小。我国经济自从1993—1999年连续7年增长减慢,在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在企业经营环境不断恶化的环境中,许多企业同共同产甚至破产倒闭,城市下岗职工逐年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在城镇做工的农民难以保证其工作岗位,农民下岗失业,进城务工的农民无功而返成为近几年普遍的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急剧下降,首先影响到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增长,进而影响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当前要解决农民收入增幅减缓,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问题,各级各部门必须转变观念,调整发展思路,积极开拓农民增收渠道。 (一)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十六大报告指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调整农村产业和产品结构还必须把握本地优势,找准特色。 (1)依靠加强农业基础措施建设增加农业收入。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如一方面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的原则,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节水工程,以微灌、滴灌、喷灌为重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发展科技农业,从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应用上增加农民收入。荣成市甚至半岛地区农业科技重点应往三个方向努力,其一是绿色食品生产。大力开发优质无公害食品,以质取胜。其二是农业品牌的创建。其三是科技龙头的建设。 (3)抓好特色农业,从发挥资源优势上增加农民收入。围绕农民增收,做为半岛地区要注意在海洋资源这张王牌上做文章,一方面一手抓名优珍稀海产品的养殖,一手抓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另一方面利用山多草广发展畜牧业,要把育林育苗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的优势项目实行重点培植;再一方面还要抓好无花果、西洋参、花香菇等小特色,培植专业镇、专业村、专业户,有效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4)抓好加工农业,从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加值上增加农民收入。在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转换中,要引导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大搞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5)抓好订单农业,从农产品销售环节上增加农民收入。因为农业结构调整始终以市场为导向来进行。我们在工作指导上,要强调认真分析研究市场需求,把农产品销售工作做在前头,有了比较明确的外销渠道后,再组织农民进行规模化生产,有效地克服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6)抓好创汇农业,从农产品出口创汇上增加农民收入。要把发展外向型农业、创汇农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改造传统农业的重大举措,善于从两个方面搞突破,一方面实施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农产品出口上搞突破。另一方面,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在对外经贸合作上搞突破。 (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个体私营经济是近几年来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据统计,荣成市自1996年以来,个体私营经济对农民的贡献越来越大,到1999年,个体私营经济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达11.6%,增长幅度也呈逐年加快趋势。其一是结合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引导私营经济向第一产业发展,围绕农业做文章,鼓励和引导农民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形势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其二是结合企业改制和国有企业从部分经营领域退出的有利时机,引导有经济实力的个体工商户,通过收购、兼并中小企业,或参股、控股、购买、承包、租赁等形式参与改革与生产经营,促进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其三是结合全市资源优势,积极培植一批加工特色产品的个体私营经济增长群。其四是积极引导出台和落实现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优惠政策,积极加强监督和管理以维护个体私营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氛围。 (三)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民从减负中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增收与减少农民不合理开支、减轻农民负担是相互对立统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减少农民不合理负担可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减轻农民负担可以让农民更好地休养生息。其一,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全面落实“四民主、两公开”为重点的村级民主制度,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的作用,控制不合理的开支,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其二,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继续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政策,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的限制管理,严格实行合同管理,对增加农民负担的违规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严肃处理。 (四)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农民的致富本领不断增强。农民文化较低、科学知识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巨大障碍。当务之急是切实抓好农村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各种职业技术教育,此外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鼓励市、乡镇领导和农业科技人员利用技校、夜校、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各项科技知识。 (五)扩大劳务输出。劳务输出既可增加农民现金收入,又能帮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劳动技能,是农村“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有效载体。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部门引、企业招、中介导、亲友带等办法,开展省外和境外劳务输出,拓展输出空间,扩大输出规模,想方设法把农民输出去,把观念带回来,把技术学回来,把现金挣回来。 农民收入增长虽然还存在不少问题,但可以预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随着中国的入世,只要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十六大精神,农民增收将会出现很大程度的转机,农民收入将会得到不断提升。 摘自:2003.6 (59-62)《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