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眼中的部分示范园:抢饭碗、夺土地
发布时间:2003-08-0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千亩土地租赁引起的风波
在河南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中,一些县乡纷纷兴建高效农业示范园,而且"示范园"越建越多、越建越大。有不少"示范园"名义上是给农民示范,实际上正在演变成集体或个体企业的"利益基地"。随着"示范园"的热潮,有的租地合同一签就是二三十年。记者近日在对范县王楼乡鲁庄村、孙刘黄村采访调查时发现,由于乡政府大规模低价征用土地,引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许多农民认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是为了让农民把地种得更好,而不是变相剥夺他们的土地。
新华网河南频道 记者:陆欢 魏莘 摄影:孟飞舟 编辑:穆晓莉 审发:焦点网谈栏目组
主持人:今年3月份,乡干部来人以建造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名义,将王楼乡鲁庄村、孙刘黄村的500多亩土地划进"千亩华易园",而这些地都是一等水浇耕地。为此引起当地农民的强烈反映。
图为:被围在华易园内的良田
农民1:没有,俺这儿没去人。
农民2:不知道,反正俺庄都没,
记者:当时占这个地,农民同意不同意?
农民3:不同意,都不同意。
农民4:没经过(农民)同意,那边就下手干上了。
农民5:乡里来人,俺这几个人拦他,我也拦的紧,他要抓我。
农民6:有个娘们,拍着那土地哭,把人家拉住,拉到路边,给她趋溜那儿,用铁锨。
农民7:强迫两次按手印,俺都没同意,他叫俺摁,俺就是不摁,给这些钱,吃啥去啊,指望啥啊。
农民8:公平、合理、自愿,农民土地承包法上刚规定的。这个没有体现出来。
主持人:那么,乡政府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对农民进行了哪些补偿呢?乡村两级干部这样算了一笔帐。
王楼乡人民政府乡长沙海金:你比方说,我要出去打工,我们一家人要出去打工,夫妻两个都出去打工,三口都出去了,那么这三口之家的地怎么办,那就给你转包给其他人,凡是把这个地返包倒租的统统都是三百块到四百块钱这个价。
村干部:我们算一下,这个地租赁给他之后,他一年一亩地赔我330块钱,我农民不需要在这个土地上投入精力啦,我可以出去打工,给我种是一样收入。
主持人:按照乡村干部算的账,每亩地以300多块钱对农民进行赔偿,把土地租出去似乎是很划算的,但是农民为什么不愿意把土地租给他们呢?这里农民自己也算了一笔账。
图为:采访当地农民
记者:一年这个地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钱
农民:那这划千把块钱,一千来块钱。
记者:他现在把这个地收去了,一年给你们多少钱?
农民:一年330块钱。
记者:说给你们330块钱,给了没有?
农民:没有,
记者:这一年下来能挣多少钱啊?
农民:地,下来就是900来块钱。
记者:净落能落多少钱啊?
农民:净落能落700来块钱啊。
农民:那300多块钱,都够啦,那不够,连吃喝都不够。
农民:那他给钱太少。
主持人:中央在土地承包政策中明文规定,土地流转必须在农民自愿、有偿的基础上进行。那么,王楼乡的"千亩华易园"是如何租赁农民的土地的呢?
图为:村支书
农民:乡里来开会了,那谁挡谁丢人,谁挡谁丢人,谁也挡不住这个事儿,非得拿住你不行。
记者:村里开过会没有啊?
农民:没有,没有。
记者:就没有开过会。
农民:没有开过会。
记者;没有开过会怎么通知你们啊?
农民:哪通知啦,没通知啊。
记者:不通知,就不明不白地把你们的地给划走了。
农民:啊。那黑扎(占)。
记者:当时是怎么让你群众做工作的?
农民:做工作,就是挨家挨户的问问,同意不,要同意就签个字,不同意就不签,我到现在还放着这个本,没一个同意的,没一个签字的。
记者:你这一个组总共有多少人啊?
农民:俺这个组是169口人。
图为:村组和乡政府签订的合约
记者:多少户?
农民:42户。
记者:总共现在划地划走了多少?
农民:115亩来地。
记者:这牵涉多少户农家啊?
农民:牵涉40来户。
记者:当时他来租赁你们的土地,有没有给你们签过一个合同?
农民:没有,啥也没有。
记者:老百姓给他签合同了没有?
农民:没有,我到现在我也没给他们签合同。
记者:那现在为什么没有签任何合同,就把老百姓的地给圈走了?
农民:我也不知道那边的情况,到现在我也没见过合同,也没见他们正儿巴经的协议书啦,合同咱没见。他这属于强占,这社员,你排着队请问了,谁也不同意。都不同意,当时,不同意他就黑呼人家。
主持人:为什么许多农民在不同意将自己的土地租出去之后,王楼乡政府还要坚持租赁农民的土地呢?
王楼乡政府副乡长曹文峰:为了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就是说通过其他的渠道建 一个园区,带领老百姓共同致富。
记者:这个华易园建成之后主要都是干什么呢?
图为:村组以农民的土地统计表来替代农民租地合约
答:第一个就是搞一些农业高科技的种植啊,养殖啊,和其它一系列的加工。
主持人:2003年3月1日王楼乡政府以引资建造"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签订了这样两份《土地使用协议书》:一份是乡政府与范县王楼乡鲁庄村民委员会签订的协议,另一份是与范县王楼村孙刘黄村民委员会签订的协议。按照土地承包法规定,流转土地必须与每一户农民签订协议,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两个村委会提供的与农民签订却是几份《华易园土地面积统计表》。
记者:你租赁这些农民的土地,你办的有哪 些手续?
濮阳市光明置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陈聚恩:我跟政府有个协议啊。
记者:跟哪个政府?
答:跟王楼乡政府。每年7月31号交多少钱。这个交给乡府,乡政府返给大队,大队再返给村里。
记者:协议上规定,你们每亩地给多少钱?
答:每亩地给乡政府200,因为啥,因为这个刨去公粮,和林业赔偿这一块,乡里有100多块钱,这一共是330,头一年赔偿资金是330,到2005年是400,到2008 年,600块钱一亩地,是这样定的。
图为:范县王楼乡政府
记者:当时总共租赁了多少土地?
答:当时协议上签订的1000亩土地。
记者:实际上呢?
答:实际上是500亩。500亩现在是鲁庄村的和孙刘黄村的地,二期工程是王策园、葛庄、任堂这几个庄的地。
主持人:记者在王楼乡政府还看到一份与濮阳市光明置业有限公司签订的〈土地使用协议书〉,协议第二款的土地入股收益标准及支付办法的具体分红标准为:2003度至2005年度,乙方向甲方支付每年每亩200元人民币,2006年至2053年乙方向甲方支付每年每亩600元人民币。从这份协议中,记者算了一个账,政府从2003年到2005年要拿出来26万元补贴给农民,但从2006年到2007年两年中,从企业每亩赔偿的600元中,乡政府可以拿回30万元。就这份协议来看,究竟是乡政府在为农民做示范作用,还是在做"倒腾"土地的买卖?
图为:范县政法委书记梁树昌
记者:你现在是政府签协议,公司来做,对不对?
王楼乡人民政府 乡长 沙海金:答;对啊。
记者:实际上将来的利益是企业的,出现问题是政府的,所以这个协议是有问题的,你将来出现问题,追究企业的法律保障都没有。
答:对。
图为:华易园的水泥围墙
主持人:从目前王楼乡政府和濮阳市光明置业有限公司签订的这份协议上看,"华易园"如果出现经营风险,濮阳光明置业有限公司可以一走了之,而留下的问题和损失就只能靠乡政府去解决和承担。对此,县乡两级政府是这样认为的:
记者:开发这个项目是濮阳市光明置业有限公司,是由他们来开发的,应有的风险应由他们来承担的,为什么我们政府来给他们承担?
范县县委常委 政法委书记 梁树昌:你不给人家承担,人家就不来给你们投资啊。也不来开发啊。
记者:就为了招商引资而招商引资,我们政府就要给他们承担责任吗?
王楼乡人民政府 乡长 沙海金:第一个我不能说围墙建好了,我推平去。第二个前任党委政府签订的协议我去撕毁去,所以我的责任就是说只能进,不能退。最终的风险还是落到政府身上。
答:它起到个示范带头作用吗,而是要带动当地企业的发展啊。
图为:华易园总经理陈聚恩
主持人:如果从县乡两级干部算的账来说,从目前租赁土地情况来看,双方可能都有利益,但是,如果大面积的长期租用农民的土地,从长远来看,将会损害群众的根本利益。近年来,粮食一些地区农民负担减而不轻,将土地出租出去,坐收资金还算合算。示范园原本是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把握市场、赢得市场。但是,把农民的土地一租就是几十年,当农民手里有了资金有了技术,却没有了土地,农民学的技术有什么用呢?所以大规模、长时期的租赁农民的土地要慎之又慎,可是王楼乡大规模租赁土地其手续显得非常简单。
王楼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曹文峰: 我们认为没有改变土地的用途。
记者:你就是土地部门就不知道你们把农民的可耕地变成华易园?
答 :知道,上面知道,下一步专职办这个事儿。
记者:到目前还没有经过(这些手续)?
答:目前已经进行了一些准备工作,一些资料正在起草。
主持人:另外记者还遇到了许多奇怪的现象,在王楼乡鲁庄和孙刘黄村采访的自始至终都有乡、村两级干部在旁边盯梢,威慑村民,而这名鲁庄村一组的组长竟然公开向村民宣称,谁说就撕谁的嘴。对于王楼乡政府返租倒包的情况,记者采访了河南省农业厅厅长
记者:大规模的承包土地以后,一个是农民自身自愿。
图为:良田变为牧场
河南省农业厅厅长 教授 张广智:那不自愿,是违法,是必须纠正的。
记者:但是他们就把土地圈占了,造成上访告状。
答:那不行,那不行,那这个我们是要管的,我们要管,第一就是自愿原则,第二个原则就是有偿原则,这样对敌能达到有序流转,如果群众不自愿,他是违法的。
记者:那么政府行不行,比如说乡政府、县政府大规模的去租用农民的土地?
答:县政府也可以租,租的实际是返租倒包,他租来之后,他又租出去。前提必须是农民愿意出租的。这个权利是法律赋予的,是国家给他的,你不能强迫他。
记者:需不需要办理一定的手续?
河南省农业厅厅长 教授 张广智:手续肯定要办的,还有一套手续。
记者:都需要办什么手续?
河南省农业厅厅长 教授 张广智:必须是一家一户签字,然后还得签合同,承包期限什么的,这是土地承包法有一套东西的。
图为:孙刘黄村村民组长在向记者讲述
主持人:有关专家还认为:示范园不要一哄而起,并且要完善有关法律手续。很多示范园没有在当地工商部门登记,他们同农民签订的土地租用合同也不受法律保护,今后难免发生纠纷。当前要确保高效农业示范园建一个成功一个,真正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收入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还要建立"退出机制",高效农业示范园把农民带动起来后,干部应及时从租种的土地上退出,还地于民,只有这样才不违背搞示范园的初衷,才能避免干部利用手中权力"圈地"、抢农民的"饭碗",确保农业结构调整的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