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药用菌与林下经济发展研讨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安全吃菌知多少

    安全吃菌知多少

    进口大豆遭“禁令”:究竟是谁惹的祸

    发布时间:2003-08-2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6家国际贸易商实施了大豆进口限制禁令,一时引得利益相关方议论纷起,但这不过是中国维护环境安全的正当表现,无论从哪一方面都符合WTO规则。 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曾于8月7日召开过一次紧急会议,会议甫一结束,即以口头通知的形式知会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三国驻华使馆:因为在“检疫中发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将对邦基、路易达孚、托福、嘉吉、来宝、全农等6家国际贸易商实施大豆进口限制禁令,停止他们向中国装运大豆的资格。 该消息已经三国驻华使馆官员口头证实,据巴西驻华大使馆商务处的刘宏先生介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所说的“检疫中发现严重的质量问题”,指的是,检疫部门在对大连北良港和深圳港的两船大豆进行检验时,发现来自美国及南美的大豆中“混有带有杂害物质的泥土”。 据了解,邦基、路易达孚、托福等6家大豆贸易商对中国出口大豆的数量占据国内进口的绝大部分,一旦禁令实施,将只剩3家国外公司能继续对中国出口大豆。 不过,对于该禁令何时生效实施,三国使馆人员却不得而知,记者曾向国家质检总局咨询,但至截稿之时仍未获答复。 据刘宏称,中国此前订购的10月份以后装船的美国新豆有40多船,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此禁令下达之后,已有一些国内买家将所订购的部分大豆回售予美国供货商。 进口狂飙招来的祸? 尽管国家质检总局还未正式公布此“禁令”,但三个大豆出口国已作出激烈反应。 8月8日,美国官员即对此作出警告,认为中国在对美国大豆出口设置新的障碍。另外,美国首席农业谈判代表艾伦·约翰逊对外宣称,美国农业部官员将于下周访问中国,中国农业部长也将于今后几周访问华盛顿。 另外,巴西和阿根廷也表示将和中国官员就大豆问题进行磋商。 一些国外舆论认为,中国质检总局此次“痛下杀手”,绝不是简单地因为“外来生物危害”,而是中国政府借质量问题为由,来限制进口大豆的大量涌入。国外一位农业贸易分析师甚至撰文攻击说:“中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使得国家质检总局成为中国抵御进口的排头兵。” 与国外舆论持同一看法的,还有与大豆进口相关的一些利益方。 一位期货业人士说,因为《进口转基因农产品临时措施管理程序》自2002年3月出台以来一再被延期,大豆进口数量过快增长无法抑止,政府必定要对此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按美国大豆协会驻中国首席代表雷天龙的说法,中国政府控制大豆进口的方式,已经从过去控制转基因产品变为目前的控制质检问题,这一措施的出台,实际上是中国政府为了遏制今年预计可能达到35亿美元的大豆进口总量。 “中国大豆每年的进口需求都在扩大,而且今年有可能达到2000万吨。为什么国家质检总局要采取这种措施来限制进口呢?”雷天龙颇为愤愤不平地说。 当听完记者对这些说法的转述后,国家质检总局方面给予了坚决的否认。 国家质检总局的“禁令”得到了国内一些知名专家的认同,对外经贸大学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中心主任夏友富教授说,这是中国维护环境安全的正当表现,无论从哪一方面都符合WTO规则。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常汝镇也坚定地认为,“中国有权利采取措施,抵制外来生物对中国农业环境的侵害。” 夏友富教授和常汝镇研究员之所以如此认为,与他们切身的实践有关,据常研究员介绍,在其主持的两亩大豆试验田中,曾遭遇过一种名叫大豆疫霉菌的袭击,以至于后来颗粒无收,而这些疫霉菌即来自某些进口大豆。另外,夏教授提供的数据显示,1997年至2000年期间,从美国进口大豆的三分之一——约有330多万吨——发现含有疫病菌(俗称“假高粱”)。 大豆缺口有唱高之嫌 今年5月28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函警告个别进口商。这些进口商往往在领到进口检疫证书之前,违反规定同国外供应商签订合同。此后,国家质检总局延缓了发放大豆进口许可证。 但即使如此,也挡不住进口大豆的增长。海关方面的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进口大豆的数量高达227万吨,致使今年前7个月进口大豆的数量达到1227万吨,较2002年全年的进口量多出近100万吨,为去年同期水平的1.5倍。 在一些与进口大豆利益相关者看来,大豆进口之所以强势增长,是因为中国大豆市场有很大的需求缺口。 他们所援引的数据是,中国每年的大豆需求保持在3000万吨左右,而大豆国产量保持在1650万吨左右,每年中国的消费缺口大致在1300至1400万吨。另外美国大豆协会预测说,中国2003年大豆进口将会逼近2000万吨大关。 然而,有迹象表明,这些数据有刻意唱高中国大豆需求的嫌疑。 “实际上,因为SARS的影响,中国今年对豆油和豆粕的需求水平几乎没有增长。”夏友富说。他认为,美国政府预测中国对大豆和豆粕的需求将分别增长25.5%和48.9%,实际上是为了误导中国加大大豆的进口数量,而受益方显然是美国的大豆产业。 “美国企图把中国变成美国大豆的加工中心,中国作为最后一个种植非转基因大豆的净土,美国希望借此来中国推销转基因大豆,以达到消化其巨大产能和控制中国大豆产业的目的。”夏友富认为。 夏反对把中国建成“全球大豆加工中心”这一说法。近年来,国内的大豆加工能力远远超过了对豆油和豆粕的实际需求量。但是,逐年猛增的国内大豆加工能力却一直没有得到国家的有效控制。 “中国今年大豆年加工能力极有可能突破6000万吨,远远超过了2200万吨的实际需求,这种反差还在不断扩大。”夏友富对记者说,“市场对大豆加工产品(豆油和豆粕)需求量的增长却没有这么快。中国每年的豆粕实际需求量只有1000万吨左右,每年只需进口1300万吨左右的大豆就足以满足。而今年上半年实际进口量即已达到1227完吨。” 1990年代后半期,外资开始在中国沿海地区建立大型或超大型油厂。2002年12月,美国ADM公司关闭了在美国的几家利润较差的大豆加工厂,并将压榨业务继续转向中国。在过去两年中,ADM已在中国开办了6家工厂,与中国企业合资经营的油厂多达10家。除ADM外,陈兵中国的国际粮油巨头还有美国嘉吉、日本的日清、泰国正大、新加坡郭氏兄弟等。 面对外资的大举进入,国内大豆加工企业不得不加快扩张步伐,也给中国大豆加工能力通往过剩的高速公路上快马加鞭。“这些合资厂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对进口大豆的需求。”夏友富分析认为。 “此外,国家在大豆进口的政策不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2003年上半年大豆进口放量增长的狂飙态势。”常汝镇认为。 1996年,我国开始对大豆进口实行配额管理。配额内税率为3%,配额外优惠税率40%,普通关税税率180%。但在实际运作中,这一配额管理制度基本没有得到执行,只是对大豆进口统一征收3%的低关税,这为进口大豆的迅速增加打开了方便之门。 2002年3月,农业部出台了《进口转基因农产品临时措施管理程序》。但这一过渡性措施被一再延期,致使2003年上半年平均每个月的大豆进口超出了实际需求100万吨。 谁妨害了国产大豆生存 “中国需要进口大豆,因为中国大豆缺乏竞争力”,是国外和国内进口大豆相关利益方高宣的佛号,但事实如此吗? 有一种观点说,中国大豆的榨油率低于美国大豆,夏友富对此回击说:“中国大豆的出油率与美国大豆的相差无几,而相反中国大豆的蛋白含量却优于其他大豆。” 不过,中国大豆比进口大豆价格要高出许多却是客观现实,但夏友富认为,中国大豆之所以欠缺价格优势,是受了国内运输条件的限制,这不仅表现为难以保障对加工企业大豆原料的及时供应,还表现在国产大豆较高的运输成本上。 统计资料显示,尽管黑龙江产大豆的生产成本要比美国低40%左右,但从产地到销地不计流通过程中的商业利润,仅运费一项就使大豆批发价格高出农民出售价格20%。 不具备成本优势的竞争力,使得中国大豆产业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受制于像美国这样的大豆生产大国。 但这样的景况或许不久就会大为改观,去年,国家发改委提出“大豆振兴计划”。该计划包括在中国东北地区示范种植1000万亩高产高油大豆,其亩产量接近美国转基因大豆,并出台配套政策对大豆种植给予鼓励。 不过,夏友富认为,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性限制进口,短期内可能会对国内大豆产业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但从长远看,治标不治本。他建议说:“中国的大豆产业的发展,应该是主要依靠国产大豆,辅之以适量适度进口大豆。” 近年来,美国政府一直利用CBOT来维护本国大豆产业的利益。今年初,在美国大豆正在热销而中国大豆供应基本告罄之时,美国基金肆意拉高美盘价格,使得今年中国大部分进口订单的签约价格不得不维持在相对高价位。 一位期货分析师认为,中国的大豆进口步伐逐渐放慢,将不可避免地对世界大豆价格构成压力,从而对美国即将在今年秋季收获上市的大豆形成价格压力。 “尽管此举对大豆的进口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并会对大豆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其力度和广度将比以前有所下降。毕竟,中国还需要进口一定数量的大豆。”他说。 链接   “转基因食品”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已经潜入我国寻常百姓的餐桌。获悉,我国近年来每年约进口1000万吨转基因大豆,主要用来生产大豆色拉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夏友富教授表示,目前我国餐桌上有50%以上的大豆色拉油属于转基因食品,同时还有相当比例的其他进口转基因农产品。 当前,国际上对于转基因产品的安全隐患还没有定论。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对转基因产品进行了进口限制,同时要求进口转基因产品必须贴上标签,以便消费者自行选择。 据了解,近几年来,我国大豆进口呈直线上升,已为大豆进口大国。按海关的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进口大豆达1040万吨,2002年前3季度就已进口了1117万吨,全年估计超过1400万吨,这一数字与我国自产大豆数量相当。 我国进口大豆主要来源于美国、阿根廷和巴西3国,而这3个国家的出口以转基因大豆为主。据最新统计,美国目前大豆种植面积中,转基因大豆已占到75%。 据农业部原副部长、著名农业科学家王连铮介绍,转基因农产品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通过基因重组方式,定向改造农作物的基因,以达到抗病虫害以及增产增收的目的。从1980年代初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诞生以来,转基因技术发展迅猛,至今,全球已有多个国家的大豆、玉米、棉花等农作物开始大量使用转基因技术。 但是,由于国际科技界对于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尚有争议,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对转基因产品进行了审慎地管理,尤其欧盟各国。2001年6月6日,我国正式出台《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要求进口转基因食品也须贴标签。 我国自产大豆还全部是传统的非转基因大豆,国际上非转基因大豆的价格一般比转基因大豆高出15%至20%,我国大豆具有相当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