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我国菌草技术领先国际水平

    发布时间:2004-10-2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华网福州10月23日电 (记者 苏杰) 23日在福州召开的第二届国际菌草业发展研讨会传出信息,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林占熺及其同事在发明菌草技术的基础上,经过20年的不懈探索,目前已可用37种野生和人工栽培的菌草栽培出46种食用菌和药用菌,使我国的菌草技术研究与应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上个世纪末,世界各国的食(药)用菌生产发展迅猛,成为向人类 提供健康优质食品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香菇、木耳、灵芝等多种食用菌的传统栽培方法是以阔叶树为主要生产原料,对林木的消耗极大,导致许多菌类 生产国都出现了菌业生产与林业生态平衡之间的"菌林矛盾",使菌业生产难以持续发展。   1983年,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林占熺率先发明了菌草技术,即利用菌草作为原料栽培食用菌、生产菌体蛋白饲料和生物饲料添加剂的技术。他先利用芒萁、类芦、斑茅、芦苇等野生菌草代替阔叶树和木屑栽培食用菌获得成功,接着又与同事们经过20年持续不断的努力探索,完成了60多个课题的系统研究,目前已可用37种野生和人工栽培的菌草栽培出46种食用菌和药用菌,形成了实用、高效、成熟的配套综合技术。20年的实践证明,发展生态型菌草业,对保护森林、保持水土、治理荒漠、增加就业、消除贫困和为人类提供健康优质食品等,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林占熺发明的菌草技术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迄今该项技术已在全国各地的366个县(市、区)推广运用,取得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该项技术已传播到全世界53个国家和地区。1994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发展菌草业列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优先合作项目。1996年11月,首届国际菌草业发展研讨会在福州召开。此后,福建农林大学受中国商务部委托,先后举办了13期菌草技术国际培训班,促进了菌草技术在许多国家的推广运用。(完)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