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5-01-1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时针刚指向凌晨4时,36岁的四川成都市民马建华就从睡梦中睁开眼,开灯,然后摸索着起了床———他仅有一只眼睛有微弱视力。简单洗漱后,他猫着腰钻进自己的蘑菇大棚里,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4个多月。
昨日上午10时,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林大东专程来到马建华“扎根”的大邑县蔡场镇,看望他并给他送去一份年货。
昔日“四进宫”残疾男城市难谋生
据了解,马建华是成都市曹家巷人。2002年以前,他所在社区的居民只要一提起他的名字,个个的头摇得像拨浪鼓:在街边摆牌摊骗人,有他;赌博,有他;打架,还是有他。多年来,他早已成为劳教、劳改部门的“熟面孔”,先后4次入狱,刑期一次比一次长。
这种自暴自弃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他因故双目失明之后。2002年,马建华刑满出狱,在所在社区及省医院医生的帮助下,接受了多次眼睛手术。2003年1月,他的左眼视力恢复到0.03。
“但今后的日子还得自己过啊,如果留在城里,我没有一技之长,眼睛又看不清楚,只能等待救济;去农村就不一样了———毕竟我在监狱里学完了农技栽培(中专),还算是‘专业对口’。”马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下乡创业“浪子”起早贪黑种磨菇
今年8月,经由朋友介绍,马建华来到以“中国蘑菇之乡”闻名的大邑县蔡场镇。镇领导回忆说,虽然马建华身份比较特殊,但他们从一开始就明确表态:欢迎这位成都残疾“回头浪子”来到农村创业。
随后,镇政府出资为马建华租下三亩土地,并在附近给他找了住处。“四川蘑菇大王”黎志荣还亲自教给他种蘑菇的全套技术,并签定合同以“市场保护价”收购他种出的所有产品。9月12日,第一批菌种栽下,马建华开始了起早贪黑下地劳作的生活。短短四个月过去了,他卖蘑菇已经赚了五千元。
蘑菇之乡:愿为更多人提供创业机会
鉴于马建华“用蘑菇改变命运”的成功例子,昨日,蔡场镇领导向记者表示,蔡场镇愿意为其他与马建华有类似经历的成都“浪子”提供创业机会(如协调土地、住房,帮他们掌握一门新的谋生技能等),前提则是:必须遵纪守法、能吃苦、服从管理,最好由所在社区人员陪同前往该镇。联系电话:(028)88384915或13980446360。本报机动记者傅艳摄影李祥云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