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农科院在邵武市成功实现液体菌种技术应用于竹荪生产,取代传统固体菌种。该技术显著降低污染风险,提高菌种活性,大幅提升单产水平,属国内首创。
在邵武市城郊镇香铺村竹荪提质增效示范基地,经专家实测,亩产干菇近95公斤。福建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黄志龙介绍,竹荪长势比较好,没有看到污染,产量提高至少10%以上,没有看到“粘菇”和“莲花菇”现象,菇的品质非常好。
技术突破不仅体现在高产。黄志龙表示,传统固体菌种常因“粘菇”等问题导致品相差、品质低、价格受挫。液体菌种技术以“快速扩繁、精准接种”优势,已在杏鲍菇等多种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上得到推广应用,但在户外人工种植为主的竹荪领域尚属空白。经多年攻关,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成功突破竹荪液体深层发酵菌丝生长慢等技术瓶颈。
据介绍,通过近千次的试验探索和工艺调试,攻克了竹荪液体深层发酵菌丝生长慢、规模化生产适配难度大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技术合作方邵武市绿农食用菌公司证实,该技术使菌种生产效率倍增,品质稳定。
绿农食用菌董事长郑朋武介绍,在竹荪菌种生产上应用了液体菌种技术,效率提高两倍多,菌种培养时间缩短了近一半,成品率达到98%以上,有效菌种量增加了近一倍。
据了解,这项液体菌种技术已经在邵武进行了三年的实验观测,目前已经具备大规模推广条件。试验示范从最初的100多亩,已成功示范推广6000多亩。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全国属于首创。(来源:南平广播电视台新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