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四川什邡湔底木耳富百姓

    发布时间:2005-05-1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所做的是我应该做的,只要耳农富裕了,我就高兴!”什邡市湔底镇龙泉村村主任、省劳动模范刘刚华在接受采访时平静地说。

      刘刚华今年33岁,2001年担任湔底镇食用菌协会理事长时,恰逢湔底的黄背木耳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村民渴求掌握木耳种植技术。 为了不能耽误村上和协会的工作,刘刚华只好利用休息时间与协会有关人员前往耳农家中指导技术,后来为方便村民,他将自己多年来种植木耳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写在纸上,做成宣传资料发给大家。

      为了调整食用菌产品结构,刘刚华组织会员从外地引进滑菇试种。由于对新品种的生长条件掌握不够,越夏时出现问题,十余万元的损失由几户会员分别承担,其“风险自己找,甜头群众尝”的做法受到了耳农们的普遍好评。为寻找到适应湔底生态环境的食用菌品种,他所负责的协会从外地先后引进20余个食用菌品种,确定五户会员为食用菌生产示范户,在示范户试验成功的基础上,选择280户会员为种植示范户,从中筛选出适合湔底种植的新品种。菌袋灭菌是食用菌生产的重要环节,老式的蒸灶容量小、能耗高,且操作不方便,劳动强度大。刘刚华组织会员进行钢板灶、蒸气灶等灭菌新方法试验并取得成功,每万袋节约投入300多元。

      许多耳农都清楚记得,2001年自己第一次种植食用菌就卖了个好价钱,除了借助市场行情的东风外,最主要的是得益于木耳营销大户的帮助。此前由于对营销工作不够重视,大部分农户信息闭塞,小农意识较强,相互之间不说真话,有时为急于卖出自己的产品竟然相互杀价,许多耳农吃了不少亏。为此,刘刚华下定决心要培养一批营销大户,同时他自己也开始涉足营销工作。如今协会已发展了35户营销大户,解决了木耳销售难题。

      耳农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采购原辅材料。分散的千家万户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小批量零购与大批量批发,客观上存在着较大的价格差异,若能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在原辅材料的采购上整体进入市场,就可降低生产成本。刘刚华带领协会一班人出面与产地联系,批量组织运回供应给耳农,使耳农购买原辅材料的成本大幅下降。

      在刘刚华和协会的努力下,湔底镇的食用菌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2004年,全镇种植黄背木耳1亿袋,创产值1.8亿元,纯收入1亿元。仅此,全镇农村人口人均纯收入达6000余元。同时,协会的凝聚力得到增强,到目前为止,全镇已发展会员1742户,联系会员2840户。

      文/图本报记者林涛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