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菌中贵族 羊肚菌

    菌中贵族 羊肚菌

    非动物也非植物---传说中的太岁究竟是何物?

    发布时间:2005-06-2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神奇肉团不吃不喝竟长个——
      
       2004年4月,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兰图克镇红旗村农民张永平发现一块肉身的不明软物。当初发现时,这块不明软物长52厘米、宽40厘米、厚度20厘米,重量达25公斤,呈玉黄色状态,具有一定的弹性,还不时分泌出带有丝性的黏物。时隔一年,不明软物夏天不腐,冬天不僵,无任何异味而且不断长大。此事近日被《北方新报》披露后,勾起人们对传说中的太岁的浓厚兴趣。这个不明软物究竟是什么呢?它是不是传说中的“太岁”?
      
      杨兴中,生物学博士,西北大学生命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2年9月,他接到一个特殊的任务。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1992年8月22日,陕西周至县农民吴凤莲和儿子在渭河边上捞上来一个黑乎乎的肉团。母子带回家,洗干净后放到一口大铁锅里。几天后竟然发现这个奇怪的肉团长了10多公斤。这个不明生物体的消息很快被传开。也就是在这时,杨兴中接到了西安市科委的委派,要他对此生物体进行鉴定。几天前,记者电话联系了杨兴中副教授,问起了他十多年前的这次鉴定。
      
      陕西和内蒙发现的肉团,首先是一个生物体,而且都是活的。
      
      杨兴中告诉记者,内蒙发现的肉团,他在新闻上也看到了,内蒙古大学的教授也曾做过切片,说它有细胞结构,而且是生长的,这说明它是活的。
      
      杨兴中说,陕西周至发现的肉团,当时他见到时是一个近似椭圆形,中间比较厚,边缘比较薄的这样一个椭圆形的一个东西,表面带有褐色,然后腹侧带了一些纯白色,当时用手一拍就跟肥猪肉差不多的那种感觉。
      
      征得吴凤莲的同意后,杨兴中从肉团上切割了一块赶回西北大学进行科学鉴定。
      
      通过对这个不明生物体细胞学的鉴定,发现它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这就证明它确实是一个生物体。然后在实验室简单测了一下它的呼吸指标。这个东西是有呼吸作用的。就是说,它能产生二氧化碳,那就证明它是活的。  
      它繁殖的很快,没有鼻子,没有眼睛,什么都没有,它就那么一块肉。说肉吧!放了三天以后就会发臭,但是它不发臭,这也说明它本身是一种活的生物体。
      
      它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是生命进化过程中的原生质生物。
      
      杨兴中说,后来通过对这个不明生物体的深入研究,发现这个生物体具有两根鞭毛结构的游动细胞,并且可看到游动细胞鞭毛的一端无选择性的摄取食物颗粒。根据这个特点,可以判断这个不明生物体的身份,它是一种生命演化过程中介于原始菌类向植物动物演化过程中的粘菌复合体。
      
      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呢?
      
      杨兴中说,在自然界中,植物、动物和真菌都有着共同的祖先。它们是由几十亿年前一种原始的鞭毛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这种生物叫做原生质生物,是生命的原始状态。原生质生物生活在水中能够游动,它既可以像动物一样通过吞噬其他的生物生活,也可以像植物一样通过光合作用生活。前一种叫异养功能,后一种叫自养功能。后来随着演化按两个方面发生分化:一部分原生质生物自养功能加强,运动功能退化,进化到单细胞绿藻由之发展成植物。另一部分原生质生物运动功能和异养功能加强,自养功能退化,进化到单细胞原生动物,由之发展到动物。
      
      这个粘菌复合体,它的细胞结构和原始的鞭毛细胞的结构非常相似,不同的是这种细胞不含光合色素,按《生命起源及进化谱系图》分析,它的位置应在菌、(藻)类植物和原生动物之间。也就是说处于生命演化的一个岔道口上,左拐就会发展到植物界,右拐就会向动物界发展,原地不动就变成了像蘑菇灵芝一样的真菌类。由于非常少见,一直是生物演化研究的一个盲点,所以它对研究生命演化过程十分有意义。
      
      这种不明身份的肉团是不是民间传说中的所谓“太岁”呢?
      
      关于是不是传说中的太岁,杨兴中说,民间一般把从土里头挖出肉乎乎的一团的都认为是太岁。太岁这个词,在农村里一直是源远流长的。在他小的时候人们就说,过去谁家盖房子的时候,挖地的时候挖了个太岁,从此那一家就败落了,还有死人的。这是老百姓广为流传的,所以一旦河里挖出这么一个怪怪的,像个肉,又不腐烂没有任何味道东西,他们第一印象就是太岁。
      
      这里所谓的“太岁”是不是传说中的肉灵芝呢?
      
      杨兴中说,陕西省中医研究院副院长米家烈断定它就是古书上所说的肉灵芝。据《本草纲目》记载“肉芝状如肉,乃生物也。白者如截肪,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这些描述与陕西周至所发现的不明生物体的特征非常相似。再加上它自我生长迅速的特点,不得不让人怀疑它是否就真的是传说中的肉灵芝!
      
       2004年9月,杨兴中又见到了一个被人在黄河边上发现的太岁样不明生物体。杨兴中说,不明生物体比1992年周至县发现的那个粘菌复合体,更像传说中的肉灵芝。它的外形是一个扭曲的长圆柱体。看上去有明显的肌肉纤维,外面更像马和驴身上的肌肉,而切开后,里面更像白色的猪肉。应当是比1992年发现的那一个更为高级的菌类。
      
      至于它为什么能快速生长?杨兴中认为,是因为它的细胞分裂比较快。它的生长环境应当是一些原始的森林,或者说一些腐殖质的土壤中,它吸收的应当是水中的微生物,或者说是土壤中的一些有机物。至于它们的年龄,现在还无法判断。
      
      杨兴中最后告诉记者,1992年周至县农民吴凤莲发现的那个粘菌复合体后来被一个个体户以30万元买走了。听说现在仍在,而且长得非常好。
      
      专家声音
      
      专家对“太岁”的不同解读
      
      不是粘菌复合体
      
      对于西北大学“罕见粘菌复合体”这一说法,中科院微生物所形态学专家卯晓岚有不同看法,他称曾多次见过这种神秘的怪物。他通过对生命成分的化学分析证实,它含有大量的水;做蛋白质实验,没有蛋白质反应,也没有核酸反应,说它有生命很勉强;对于在火上烧,能闻到呛鼻的味道,他估计有醛基、醇基或羟基成分。因为粘菌必须具备蛋白质和核酸成分,因此判断“怪肉”不是粘菌复合体。
      
      高等真菌
      
      有关陕西周至发现怪物的连续报道引起有关科学家高度重视。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白玉华教授经初步研究,出具了一份鉴定证明。鉴定说,经过将“怪物”切片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体内具有菌丝,初步确定为高等真菌。其确实具有生命。
      
      粘细菌
      
       2002年5月,一个重达49公斤的特大“太岁”在吉林被人发现。吉林大学微生物专家解释,它是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粘细菌,生活于土壤中,生命力极强,是自然界非常稀有的大型粘细菌复合体。
      
      一种复合菌
      
       1999年,一块重达7公斤的怪肉在北京南城旧宫一个挖电缆线的壕沟中被捡出来,有媒体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中心研究员胡秀清女士。胡女士听了描述后,认为这块怪肉应该就是民间传说的“太岁”,属于一种复合菌。至于吃“太岁”是否可以大补,她本人也是道听途说,无法证实。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