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胜利闭幕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

    第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利辛)羊肚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第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

    2024年全国两会聚焦食用菌行业声音

    2024年全国两会聚焦食用菌行业声音

    第 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利辛)羊肚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第 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

    2024首届南方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2024首届南方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

    成都构建和谐社会: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05-07-2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和谐,人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词;

      和谐,发展旋律的强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科学总结历史经验、面向新时期发展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成都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基本任务,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政府改革、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文明城市创建,完善就业社保和社会救助体系,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努力探索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道路。

      本月10—11日,我国最高理论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次与地方城市合作举办的构建和谐社会论坛“同心同德共建和谐社会·成都论坛”在我市举行,陈佳贵、李培林、蔡昉、陆学艺等数十位国内顶尖专家对成都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进行全面深入的研讨,总结出其中蕴含的普遍意义和可资借鉴的创新之举,提出进一步努力的对策建议。

      有正确的战略决策、扎实的实践基础、科学的理论支撑,相信成都的发展将呈现更加和谐的美景。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详述成都构建和谐社会的探索与实践。

         大统筹  营构城乡和谐美

         ——成都构建和谐社会的探索与实践系列报道之一

      有专家指出:城乡的和谐,是社会最大的和谐。

      成都市紧紧抓住转型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着力于消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破解“三农”问题,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成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于2003年10月作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两年多来,全市各级干部群众坚持大统筹理念,积极探索创造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和谐之美。

      A决策

      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7号文件·6句话·5个意识

      2004年,中央1号文件、省委1号文件共同指向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2月10日,成都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出台市委7号文件——《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

      这份纲领性文件端出了城乡6个“一体化”: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城乡政策措施一体化,描绘出一幅城乡逐步具有同等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政策待遇,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实惠和文明,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构建和谐城乡社会的蓝图。

      接着,涉及户籍、就业、社保、医疗、工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城乡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各方面的20多个配套文件陆续出台。

      市委提出了“6句话”基本要求:以县城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为重点,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和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形成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机制为关键,以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为保证?熏以农民生产、生活、居住方式的根本转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始终强化“5个意识”,即:规划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土地集约利用意识、市场化配置资源意识、历史文化保护意识,不留历史遗憾。

      这些,是市委、市政府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三个转变”为指针,结合成都实际,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B措施

      划分三大圈层因地制宜发展

      城乡一体化,科学规划是龙头。在2004年展开的城市规划修编工作中,成都的规划管理不再限于598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也不限于3681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而是包括广大农村、涵盖所有农民的全市12390平方公里范围,形成1个特大城市、4个中等城市、4个小城市、30个重点镇,200个一般乡镇所构成的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根据修编后的城市总体规划,全市被划分为三个圈层:五城区及高新区为中心城?熏新都、青白江、龙泉驿、双流、温江、郫县等六个城市组团为近郊区,并与中心城共同构成成都的主城区,远郊区则包括都江堰、邛崃、彭州、崇州、金堂、大邑、蒲江、新津4市4县。各圈层根据各自的区位实际,分别制定规划:中心城区加快城市化进程,并有效地发挥大城市对大郊区的辐射、吸纳、带动作用;近郊区主动接受中心城辐射,发挥出区位优势;远郊区强化产业支撑,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并根据当地优势发展蘑菇镇、酿酒镇、旅游镇等特色乡镇。

      统筹推进“三个集中”提速城乡一体化

      推广“三个集中”做法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双流县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三个集中”,作为比较完整地体现了集约发展原则的探索,被市委、市政府向全市推广,并确定为衡量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标准。按此模式,大量珍贵的土地资源节约下来了,配套设施建设成本大大降低了,产业投入产出率大幅提高。

      异地落户园区分配政策2004年2月市委、市政府出台《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2003年—2020年)》,明确将各区(市)县的工业园区资源进行调整和整合,把全市大大小小116个开发区整合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新引进工业企业必须全部落户到工业集中发展区”作为一项硬性指标要求各区(市)县严格执行。为充分调动各方的招商积极性?熏新津县创造性地对异地落户集中发展区的项目实行“招商乡镇与园区按8∶2的比例分配招商引资任务数、项目税收、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考核指标”的政策。目前大多数区?穴市?雪县都借鉴实施了这种政策。

      农民土地入股分红以抓工业的思路来抓农业,把土地承包权集中起来入股,请有实力的种植公司来盘活土地,农民拿自己承包的土地入股享受分红,从而彻底改变过去“土地不多人人种”的低水平生产状况。

      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根据市委7号文件,到2007年?熏我市将全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划分,统称为“居民户口”。2004年4月8日,我市首批既有土地又有城市居民身份的“新市民”在青羊区黄田坝联工村7社产生。这些新市民除享受城市居民待遇外,现行政策条件下作为农民身份的土地收益权、集体经济分配权保持不变。

      帮助失地农民就业对失地无业农民,有关配套政策规定,劳动年龄以内有就业愿望的,实行与城镇下岗失业职工相同的再就业扶持政策:免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免费接受职业介绍、享受由政府提供的再就业小额贷款扶持,等等。

      实施“三大工程”妙解“三农”问题

      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扶贫开发、农村发展环境建设,这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三大重点工程”。

      
      大邑县韩场镇引进兰田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既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使韩场镇“川西蘑菇之乡”的美名远扬,更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全县及周边郊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韩场镇“小蘑菇、大产业”模式的启示是:以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取代工业企业在推进工作中的“发动机”地位。这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么其所需原材料产自当地,要么其销售市场就在当地。各地农业规模产业的形成引来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又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今年1—6月,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由去年的5000万元增加到7000万元。调整确定437个贫困村、经济发展缓慢村,帮助其中的127个村农民人均增收178元。

      成彭、成温邛高速公路去年建成通车后,“县县通高速路,村村通水泥(沥青)路”在成都由梦想变为现实。城乡一体化不仅要通过产业留人,更重要的是改变落后的农耕文明。在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新建农民新居,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铺设农村道路及水、电、气管网等等,正一步步走进农民生活之中。公共设施、社会事业等许多以前城里人才能享受的“专利”正逐步延伸到农村,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将只是称谓上的差别。

      C成效

      政策对了路城乡呈现和谐美景

      中心城: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金牛区基本城市化率已达到83%。当前正通过打造一园、两区、三带,力促农民生活方式、农村建设管理、农民组织管理和社会保障与城市全面接轨。

      近郊区:温江区放大“花博会”效应,聘请英、美及国内专业设计公司对“花博会”展览中心、花卉景观区、花木交易区等进行高起点的规划设计,为下一步谋发展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

      远郊区:蒲江县复兴乡以土地整理为契机推进产业集中和农民居住集中,创造了远郊农村在相对较差的条件下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跟上城乡一体化节奏,向现代农业、现代农村、现代农民转变的范例。

      数字看发展工农业欣欣向荣

      今年1—6月,全市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31.7亿元,进区规模以上企业746家,入驻33%;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新增6.1万亩,增长6.4%;14个优先发展重点镇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共完成城镇建设投资12亿元;修建征地农转非人员集中安置小区40个,开工建设8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7.2万平方米,安排入住3000户,安置1.07万人。

      青羊区巧用市场化配置资源机制建成的蛟龙工业港,在全省开民营企业投资开发工业集中发展区先河?熏而且成为工业集约用地的范例:1个项目平均占地仅8亩?熏2004年投入产出比达1∶5.63。

      工业项目的聚集?熏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创造出巨大的空间。以前1亩田地只能养活1—2个农民,现在的蛟龙工业港1亩地可以解决15—20人就业。仅2004年一年?熏地处远郊的新津县就转移农民上万人,大邑县解决近8000名失地农民就业。

      在金堂县隆盛镇黄桷桠村,业主黄祖清租用了500亩农民土地种杂柑,随之而来的,不仅是收入的增加,同时也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变成为专业种植杂柑的产业工人。

      在锦江区红砂村,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实际上有了4种收入:土地流转后的地租,在自己土地上为花卉公司务工的工资,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分红,以及依托宅基地改造后的农民从事农家乐等经营的营业收入。

      2004年岁尾,双流县文星镇农民王惠告别住了40多年的破旧农舍?熏搬进蜀星花园农民集中居住小区,开了一家电话超市?熏家里接通了互联网,还参加了养老和医疗保险。文星镇这个我市首个农民集中居住区,现已入住1300多户,过去只安置得下100人的地现在可以安置430人,节约用地四分之三以上。农民变市民的过程同时也产生了新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据测算,1个农民向市民转变平均将新增3.3万元内需。

      优惠兑了现业成长居民增收

      2004年,我市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3家,各种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带动农户109万户,占总农户的52%。全市农民人均收入达4072元,比上年增长417元,同比增长11.4%,是最近7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增幅超过本市城镇居民3.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1∶2.64缩小至1∶2.55。

      今年1—6月全市农村全部免征农业税及附加1.3亿元,向种粮农民直接补贴6338万元;实现农业增加值76.1亿元,增长5.1%;乡镇企业增加值187.6亿元,增长16.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60元,增长8.6%。记者赖晓莉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