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5-10-0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近年来,福建省漳州市蘑菇出口市场不断扩大。但由于收购价较低,农民种植蘑菇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蘑菇种植面积大大减少,造成生产蘑菇罐头的原材料紧缺。据了解,2001年来,该市蘑菇就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甚至出现蘑菇罐头严重脱销的现象。
菇价为啥提不上来?
虽然该市蘑菇罐头的出口量喜人,市场供不应求,连续出现原材料紧张的现象,甚至部分蘑菇罐头企业因原材料供应不足而被迫停产,但是农民最关心的蘑菇价格却一直提不上去。那么,企业为什么不通过提高蘑菇的收购价格来调动农民种植蘑菇的积极性,缓解原材料不足的问题呢?
带着问题,记者采访了部分罐头生产企业。据介绍,由于该市部分蘑菇罐头生产企业的无序竞争,导致蘑菇罐头利润过低。一方面许多蘑菇罐头的生产企业本身还季节性地生产其他罐头产品,蘑菇罐头的生产只为了维持其他罐头食品在淡季时生产设备的维护和工人的工资,在蘑菇罐头出口上他们并不指望挣钱,甚至可以低于成本价抛售。另一方面,由于蘑菇罐头生产企业的资金周转期较长。客户给企业下定单后,生产企业只能分批供货给客户,等完成了客户的所有定单后生产企业才能回笼资金,而这供货过程需要4至5个月,因此,很多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现象,为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他们只能低价紧急出售蘑菇罐头产品以维持企业生产。
这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企业相互压价的现象,致使蘑菇罐头利润低下。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不可能提高蘑菇原材料的收购价,最终导致农民种植蘑菇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如何杜绝无序竞争?
为杜绝企业的无序竞争,早在2001年,罐头食品商会在生产季节之前就召集了我市所有生产蘑菇罐头的企业,经协商企业制定出了销售的指导价,并要求企业按照指导价出售蘑菇罐头产品。
但是,指导价协商后,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小企业还是没按照指导价出售产品。近日,漳州市罐头食品商会再次召集了各蘑菇罐头企业商讨决定,由各企业分别向商会交纳5万元的诚信金,如果企业不按指导价出售罐头,诚信金将被扣留。漳州市罐头食品商会副秘书长罗俊民认为,此举可望有效遏制无序竞争现象,使企业间的竞争走向健康的轨道。企业也可望提高原材料的收购价,将部分利润让给农民,预计今年蘑菇的收购价可上涨20%%左右。(刘贞周燕芬)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