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菌中贵族 羊肚菌

    菌中贵族 羊肚菌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福建"熙岭银耳"探寻发展空间

    发布时间:2005-12-1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入冬以来,屏南县熙岭乡银耳生产基地———塘后村的农户没有像往年冬天那样闲下来,而是为明年实现全年不间歇地生产银耳积极做着准备。一些菇农还忙着夯筑银耳保温房。

      熙岭乡农业缺乏主导产业,农民收入低。鉴此,乡里以银耳生产项目为突破口,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经过几年努力,银耳在生产数量上有显著的增加,年生产数已达到600万袋,纯利近600万元。

      发展银耳项目,熙岭乡有着独特优势,这里平均海拔近900米,山高气爽,水质清纯,没有污染,产出的银耳个体大、颜色鲜,颇受消费者青睐。作为全国最大银耳产地古田县的经销商也对熙岭银耳厚爱一层。因此,“熙岭银耳”虽没有注册,但已成为“口头品牌”,在市场上口碑甚好。

      塘后村民主任张天辉对银耳项目产业发展有更深的理解。他认为熙岭银耳不仅质量上乘,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也有两个优势。一是生产互助组,组织化的互帮互助克服了一户人家忙不过来的困难,缩短了产前周期,大大节约成本。二是循环利用废料,目前熙岭银耳生产后的废料都可以二次利用,作为鸡腿菇、猴头菇、大球盖菇等多个新型菌类的原料,仅废料全乡又可创值60万元,而且废料卖给生产其它菌类的农户,还能避免乱堆乱放,不会对银耳生长环境造成污染。

      熙岭银耳种植业的发展有诸多内在潜力,但规模没有壮大,成长的空间也就不能扩张。目前,熙岭乡的银耳在加工、销售环节几乎都依赖于古田的专业市场。“加工、销售等环节的钱给别人赚了,我们只是赚小头,”菇农刘孟云说。

      “要改变这种无奈现状,只能扩大银耳生产规模,形成产业化,那么,一个产业链也将会慢慢形成。”乡长吴道安带着迫切的心情说。但是要规模化生产,又关系到设备问题。副乡长陈守琛介绍说,该乡菇农所种的银耳都是在自然温下生长,一年最多只产4批,如果用上保温房,便可达到7至10批,实现全年候生产。

      为使银耳种植业能够成长为主导产业,当前,熙岭乡正努力搬走这些“绊脚石”。首先是优先保证贷款,鼓励全乡菇农尽快建设保温房,并以年种植银耳200万袋的塘后村为示范,用县政府支持的5万元资金贴补农户,今年至少可建20座保温房。目前,塘后村有20座在建设,投资20多万元。同时,乡里为在12月下旬成立银耳专业协会做积极准备,并且正在筹建集原料供给、加工、成品交易为一体的小型银耳贸易市场,希望通过实施这些项目,来推进银耳的产业化进程,为全乡农民实现脱贫致富开辟一条康庄大道。

                             责任编辑:suokaini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