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6-04-1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食用菌味道鲜美且具有独特的食疗保健作用,在西方国家被称为“植物性食品的顶峰”,正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国际贸易需求渐旺,福州海关有关人士认为,量增价扬是必然趋势。据统计,今年1至2月,仅福建省就出口食用菌45644吨,比去年同期增4.02%,价值6050万美元,同比增长27.47%,出口平均价格为1325美元/吨,上涨22.46%。
但福州海关有关人士同时指出,我国食用菌出口在量增价扬的同时也面临四个不利因素。
一是相关标准体系有待完善。目前仅在农药残留限量的指标上,国际食品法典有2572项标准,欧盟有22289项,美国有8669项,日本有9052项,而我国相对较少,与国际标准相比尚存在差距,在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金属含量、化学添加剂等方面也仍达不到国外的检测标准。
二是容易遭遇环保、知识产权等壁垒。2004年日本开始实施的《种苗法修正案》,使用DNA分子检测设备,发现利用日本植物种源生产或改良的农产品的,要向日本缴纳专利费,至今仍对食用菌出口日本构成一定威胁。而出口至欧盟和美国的食用菌也遭遇消费国对农产品设置的环保壁垒,如2006年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规定食用蘑菇罐头中不能含双酚环氧树脂、酚醛环氧树脂,邻酚环氧树脂含量必须小于1PPM等。
三是缺乏有效的菌种管理生产体系。我国食用菌产业主要分布在郊区或农村,受生产水平的制约,现代农业难以在食用菌生产中体现,无性繁殖的食用菌菌种繁育缺乏有序管理,菌种来源存在混乱的情况。
四是生产加工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生产企业尚未形成工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食用菌生产仍以主产地区域性集中生产为主,不同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工艺、检测技术等存在差异,食用菌生产总体工艺落后、科技含量低,出口的产品主要为原料性的大包装初级加工产品,产品附加值低,新功能的环保食品有待进一步研发。
我国是大多数食用菌栽培的发祥地,目前食用菌年产量已超过世界总产量的65%,出口量占全球食用菌贸易量的40%。为保持这一产品的出口优势,福州海关有关人士建议,我国应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尽快建立和完善切合实际、与国际接轨的食用菌标准体系以及食用菌菌种繁育管理体系,同时引导生产出口企业加大技术投入,积极研发具有保健功能的环保食品,提高食用菌产品出口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确保出口食用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经济参考报)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