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6-06-2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据中国绿色时报报道,永乐店镇位于北京市通州区东南端,地处京津冀交界地带,镇域面积125平方公里,人口4.5万人。随着林木进入郁闭期,为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同时根据林地阴暗潮湿的特点,镇党委、政府经过周密的市场调查、严格的专家论证,最终确定了把食用菌栽培作为解决林地资源闲置、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为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的新途径。2004年,镇里先在陈辛庄村进行试种,因为当时心里没底,便先由村支部书记和党员带头试种,结果收益比想像的要好。
“试种之前,遇到了农民的前期投入困难问题,由于全镇经济欠发达,尤其是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不高,要想让老百姓在没得到实惠之前,就拿出大笔钱来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他们是不会干的。”永乐店镇镇长禹学河向记者介绍,当时,镇党委、镇政府就想在土地确权以后,解决一家一户的传统种植模式,走向农业的产业化,使农民增加收入,为此,镇里建立了农林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即从培育菌种、提供技术支持到产品市场销售为农户开展一条龙服务。为更好地服务农民,解决农户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购买、技术指导及产品销售等诸多问题,经走访、座谈并征求农户意见,该镇成立了“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镇食用菌协会”,以“公司(协会)+农户+基地”的模式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农户为生产栽培的主体。2005年,镇政府将孔庄村和陈辛庄村作为林菌间作试点村发展了近300亩的林地木耳和香菇。为推广这一项目,中心制定了鼓励政策,菌棒由镇农林服务中心统一制作,每棒1.2元的制作成本,1元卖给种植户,中心每棒补贴0.2元,对家庭困难的农户还可以赊销,即农户可以把菌棒先拉回去放到地里,然后在销售过程中逐步把钱还清;农户还可一次性地把菌棒的钱交齐,这样,就能以0.8元的更优惠价格买到。对农户其他一些生产投入,如“微喷”设备、打井、管线的连接等基础设施建设等,中心均予以补贴,减轻了农户的负担。同时,由于担心农民经济上的承受能力问题,农林服务中心还向农户承诺:只要种植户按照中心的技术要求管理,政府保证种植户的最低亩纯收入5000元,超出归己,不足部分由中心补齐,解除了农民的心理负担和承担的风险。
销售:现实让农民认识市场
“为不断加大种植的科技含量,致富于农民,我们专门高薪聘请了农科院的专家作为常年顾问到这儿进行指导,但是最初进行种植时,农民我行我素,就是不按专家指导的去种植,不仅碰了壁还减少了收入。”宗飞说,去年种香菇的过程中,菌棒入地后,在开伞、开包过程中,需要拍拍,如果拍重了或拍多了,第一茬长出的香菇就会很满,影响其质量,开始农民不按专家说的做,吃了亏。今年他们吸取了教训,香菇的长势非常好。采下后的香菇还要走向市场,但是最初农民与市场接轨时很不适应。说到这里,宗非举了两个有趣的例子,销售商收购香菇是按大、小分别计价的,这样农民会合适一些,但是为了给香菇卖个好价钱,有些农民用筐采摘时上面放大的,下面放小的,销售商来这里拉蘑菇时,农户把筐往车里倒时,正好颠倒过来,大的在下面,小的在上面,人家一看就全按小的计价,农民吃了个哑巴亏。还有就是香菇本来长得挺好,农民为了多增加些分量,就把蘑菇上喷很多水,很湿,销售商来收购时,都能攥出水来,香菇的价格自然就下来了……
通过与市场的不断磨合,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农民因此对市场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目前,通过农林服务中心人员的不懈努力,该镇先后在新发地、廊坊等北京和北京周边地区建立了菌类产品销售渠道,销售商组织车辆直接到田间地头收购香菇、木耳。 编辑:snow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