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西峡:让菌产业循环起来

    发布时间:2006-07-1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种植资源消耗大的香菇,还是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的食用菌生产大县,河南西峡开始了艰难的结构调整??

     

        让菌产业循环起来(聚焦现代农业)

     

      限产??

     

      对森林“杀手”说不

     

      本网讯,据人民日报报道,6月20日中午,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奎文村骄阳似火,道路两旁、门前屋后,到处可见盖着黑色遮阳膜的大棚,棚里食用菌料袋排列得整整齐齐。奎文村近70%的村民都种植食用菌。

      听说要采访,大嗓门的村支书庞书玉叫开了陈卷成家的门。见来了这么多人,老陈问:“什么事?”庞书玉故作严肃地绷紧脸说:“我来查一下你违反指标计划没!”陈卷成嘿嘿一笑:“谁敢超指标,明年就一袋也别想种了!”

      老庞所说的指标是县里分配给各村村民种香菇的数量。为限制栎木的砍伐,西峡县政府确定了逐年减少种植香菇的计划:从高峰期的一年5000万袋,到去年的2000万袋,到今年的1500万袋,而到明年将全部取消本地栎木培植香菇的指标。

      据了解,西峡县是全国有名的食用菌种植大县,占全国食用菌生产总量的19.4%,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达到了43%。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食用菌协会第四届大会上,西峡一举夺得“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县”和“全国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县”两项殊荣。

      但香菇产业是资源消耗型产业,原料来自于当地山林里盛产的栎木,全县生产香菇所消耗的袋料数量最高达5000万袋以上,香菇也由此被称为森林资源的“杀手”。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全县木材蓄积量下降了200多万立方米。而西峡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丹江口水库的上游,植被保护情况直接关系着水源质量的好坏。保护好水源还是要砍栎木种香菇发财?西峡人必须进行抉择。

    “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大局,西峡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为南水北调让路。尽管困难很多,但发展循环农业的决心不能变!”西峡县委书记杨炳旭向全县发出了转产动员令。

     

    转产??

     

    生态、增收两不误

     

      转产之路曲折而坚定。

      香菇限产的同时,引导农民转产白灵菇、鸡腿菇等不消耗木材的食用菌产品,去年西峡县聘请北京、新疆等地业内专家进行科技攻关,突破地域差、温差、湿差等技术难题,成功引进天山白灵菇种植技术,同时从外地引进杏鲍菇、鸡腿菇等近10个草腐菌品种。按照市场要求和节能要求,该县严格执行白灵菇标准化生产,统一原料,统一菌种,统一配方。同时,以保护价同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客商签订收购合同,实行订单销售。

      作为村支书,庞书玉曾带头种香菇,如今他又一次要领头了:除了监督别人不能超指标种植外,他家率先放弃指标。

      “尽管香菇种植减少了,但收入没减。你看这里山清水秀的,来旅游的人多了,旅游收入也增加了。再加上政府帮我们挑选了这么多的替代品种,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奎文村的陈卷成说,去年他的香菇种植指标减少了一半,但价格涨了,再加上白灵菇,去年全家总收入同比增加了5000元。

    如今以白灵菇为主的草腐菌种植在西峡县迅速推广,有关专家估算:白灵菇等草腐菌种植在该县普及后,按照每年6000万袋产业规模,今明两年预计能节约林木7.6万立方米,由此产生的生态、经济效益是笔大账。

     

    发展??

     

    废渣废料循环利用

     

      走进奎文村,街上不见柴草,以前街头路旁随处可见的废料袋也都在各自的家中或大棚里码得整整齐齐。

      “以前这些废料袋用一次就被废弃,还得15元一车雇人往外拉,河岸边到处可见成堆的废料袋。现在这些废料袋可全是宝贝,抢都抢不到。”村民庞书安说,去年家里种了2000袋白灵菇,利用白灵菇的废料袋他又种了鸡腿菇,最后经过处理,这些废料袋又变成了上等的好肥料。他家里现在装上了沼气,这些废料袋还可以被投放到沼气池里生产沼气。

      如今,循环农业的理念正被西峡农民逐步接受。种过白灵菇的菌渣稍作加工可接着种鸡腿菇,袋均节约成本0.25元;种过鸡腿菇的菌渣与腐草混合,以几乎零成本继续种草菇。

      丁河镇食用菌生产办公室主任王玉平粗略估算一下:花65元的成本可以种100袋白灵菇,效益可达200元左右,菌渣可再种50袋鸡腿菇,再增加效益近100元,种过鸡腿菇的菌渣又可种10公斤草菇,效益又增40元左右,经过层层发酵的菌渣最后直接还田,作为上好的有机肥料。

      由于发展香菇替代品种,棉籽壳、花生壳、玉米芯、豆秧……以往这些几乎废弃不用的东西,如今在西峡县却成了十分抢手的“宝贝”。“草?菌?沼?果”能源生态模式也在西峡快速普及,全县农村大小沼气池累计达到12000多个,循环农业在西峡发展得红红火火。责任编辑:紫晴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