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6-07-1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据黑龙江日报报道,每一届哈洽会都仿佛是绿色食品的大比拼,刚刚结束的第17届哈洽会也不例外,有1300多个品种的绿色食品亮相。但仔细看来,其中大多仍然是常规的山野菜、木耳、蘑菇等山特产品,除了品牌令人眼花缭乱外,没给人留下太多太深印象。
倒是一些绿色食品的新产品或因填补市场空白,或因科技含量高,或因包装新颖、创意独特而备受青睐,其签约率也比较高。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虽然绿色食品靠“土”起家,但要想走出省门和国门,同样需要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会有不竭的生命力。
天然、无污染是绿色食品的“底色”,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求水平也会相应提高,那些无污染食品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当前世界食品工业正进入一个新的转折时期,即消费者对食品新的需求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世界各国普遍加强了对食品科学研究,重视开发新产品,特别是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具有高技术含量的食品及保健食品将成为21世纪国际市场最有发展潜力、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的食品。
目前国外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每年以15%-30%的速度增长,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每年也在以20%的速度上升。有关专家指出,竞争愈演愈烈,而我省大多绿色食品仍是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都不高,在市场上尤其是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不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因此,我们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从绿色食品的宣传、包装、工艺、质量等方面进行创新,增强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提高其科技含量。比如牡丹江一家绿色食品公司开发的黑木耳营养粥是国家的专利产品,投放市场以来供不应求;讷河土豆名声响,利润低,即便是加工成粉丝、粉皮,增值空间也不是很大,但他们刚推出不久的无明矾粉丝,因突破了制作粉丝必须加明矾的传统技术,打出了粉丝加工业的绿色健康牌,在全国还是头一份,轻易就将销售价格提升了10%以上。(编辑:董源)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