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6-08-0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据新华网报道:云南省会泽县大海乡立足于海拔3000多米,很是适合种植珍稀低温食用菌。仅绿荫塘村80余户村民就建成食用菌大棚90多个,每个大棚年获利1.5万元,每年纯收入达130多万元。
绿荫塘村地处3150米的高海拔山区,历来只能种植洋芋、荞子、燕麦等低产出、低收入作物,农民生活十分困难。该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关心帮助下,根据“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针对特殊的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变冷凉劣势为经济优势,于2003年与曲靖新意公司合作进行低温食用菌种植试验喜获成功。经过市场分析调查,食用菌以美味可口,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可增进人体健康,防治疾病而著称,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而杏鲍菇、白灵菇、金针菇等珍稀食用菌最适宜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地区生长,每年5至10月,是生产反季节食用菌的黄金时期。由于人烟稀少,大海乡的食用菌具有无污染、绿色环保、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等优势,倍受消费者青睐。此外,本地剩余劳动力相对较多,且由于得到了实惠,群众种植食用菌积极性高。
为把低温蘑菇产业做强做大,该乡一是成立低温蘑菇种植协会,与外地客商协议建菌包生产基地及签订生产订单。二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指导、培训菇农种植技术,利用特殊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反季蘑菇,力求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优势。三是积极培养能人大户,用他们的经验、资金、行动带动大批农户发展低温蘑菇种植。四是积极为菇农争取各级扶持,加大小额信贷和其他扶贫资金的扶持力度,为菇农发展壮大低温蘑菇种植提供资金保证。五是实行民主讨论,做到“科学决策,运作规范,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大海村民的不懈努力下,绿荫塘村已建成食用菌大棚90多个,并形成向周边的二道平、鲁纳箐等村辐射种植的格局,全乡待建、在建的大棚100个,投入小额信贷资金13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10.6万元,整村推进资金19万元。低温蘑菇种植以白灵菇、杏鲍菇、金针菇、鸡腿菇、大球盖、猴头菇6个品种为主。绿荫塘村四组村民师金德一人建盖了3个大棚,每个大棚占地50平方米,平均每天3个大棚至少可采菌130公斤,每公斤最低价格13元。每个大棚有菌包5000余个,扣除成本,每个菌包每年可净赚1元,每个大棚可净赚5000元。由于防治病虫害的技术过硬,加之精心呵护,师金德管理的菌包仅有100多个报废,出产率超过99%。师金德还负责对其它12个大棚低温蘑菇种植的技术辅导,每月仅收取1000余元的辅导费。
低温蘑菇种植使大海乡村民乘上了致富快车。经过两年来的发展,大海乡的低温蘑菇种植已初见成效,年收入156万元,其中白灵菇30万元,杏鲍菇67.2万元,金针菇43.2万元,鸡腿菇9万元,大球盖1.84万元,猴头菇4.8万元。扣除各项成本费,种菌户人均年收入可达6800余元。村民张志民欣喜地说,“感谢党委政府帮助我们找到了一条致富路。现在娃娃读书的费用不愁了,每年还有点节余。”(责任编辑:紫晴)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