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6-12-1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据辽宁日报报道,12月上旬,记者在抚顺市农委获悉,截至目前,抚顺市已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68个,会员近万人,带动农户5万多户,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现有资产近2亿元,会员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涵盖了全市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加工运输业等各个产业。
呼唤“芝麻开门”
抚顺农村被大山包围着。
大山里的农民是贫困的,穷则思变,他们也一样渴求着改变命运,憧憬着能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可是,由于信息闭塞,乡亲们苦于找不到致富的门径。
抚顺市把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业效率的重要载体,决定在全市农村大力扶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抚顺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若干意见》,全市各级政府广泛宣传,充分调动农民加入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积极性。围绕农村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兴办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为农民服务”的方向,各级政府本着“引导不参与、支持不干预、服务不包办”的原则,鼓励因地制宜,形成多部门推进、多主体参与、多类型组建、多模式发展的格局。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认真落实各项民主管理措施,实行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运行机制,努力实现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供应、统一生产、统一营销。加强了制度建设,保证规范运行,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一个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闪亮登场”,让沉寂的抚顺山乡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活力。
农民“组织起来”
清原满族自治县食用菌协会。几年来,该协会义务承担了全县食用菌生产者的技术培训工作,先后举办菌种制作、陆地香菇、冷棚地菇、菌柱生产管理、香菇烘干、珍稀菌类生产等县级培训班70多次,召开现场会14次,培训人数达1.34万余人次。为了让农民更好地掌握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协会编写、印制、发放了《香菇生产操作规程》、《冷棚地菇栽培管理技术》、《香菇烘干技术》、《大球盖菇生产管理技术》等生产技术资料1.5万份,为广大农户解决技术难题。为了及时解决农户困难,协会经常组织技术人员上门服务。几年来,协会的技术人员先后深入到全县80多个村、1000多个种植户的大棚、地块,手把手地进行指导,深受广大会员的欢迎。协会还提出了“南菇北移”的发展思路,把全熟料菌柱栽培技术应用到半熟料栽培中去,使冷棚地菇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现在,清原的食用菌生产已经由过去的室内半熟料菌块栽培、陆地香菇的春种秋收,转变成现在的温室、冷棚、全熟料、半熟料栽培全面发展,四季出菇。由过去单一香菇转变为以香菇为主,滑菇、木耳、大球盖菇、榆黄菇全面发展。
记者从抚顺市政府了解到,到2010年,全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发展到300个,将全面覆盖全市农村的各个产业。责任编辑:紫晴。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