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安全吃菌知多少

    安全吃菌知多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强雨天气,食用菌生产如何安全应对?

    强雨天气,食用菌生产如何安全应对?

    透过2023年度业绩报告看食用菌上市公司未来发展

    透过2023年度业绩报告看食用菌上市公司...

    气温飙升!这些菌菇品种轻松战高温

    气温飙升!这些菌菇品种轻松战高温

    自主创新的食用菌工厂

    发布时间:2007-05-1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本网讯:从原料配制、制种、培育、生长到成品包装一体化生产,一举改变了食用菌利用田间山地生产的历史,走出了一条“无木化”、“工厂化”生产的国内最先进生产之路,专家认为这种模式尚属国内首创。

        “尝尝,味道鲜吗?”昨日,在龙泉市双益菇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公司总经理叶圣益拿出一包半成品的金针菇,一边先往嘴巴里送,一边介绍说,“就这样生吃,味道也是很鲜美的。”记者现场品尝后赞叹:工厂化产品就是不一样。

        让人们感到欣喜的不仅仅是产品的美味,更关键的是这里已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新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这才是带给人们最大的惊喜。

        前不久,全国知名科普专家孙万儒研究员实地视察后认为,这种模式尚属国内首创。

        “两化”生产:规范化、标准化

        从原料配制、制种、培育、生长到成品包装,一个个生产车间既相对独立,又形成流水式作业。整个厂区在生态温室控制下,显得清静、整洁。80名员工,创造了年人均15万元以上产值。人均月收入达到2000多元。

        经过一年又一年的试验试制、试生产,金针菇日生产量由原来不到半吨,达到日产量3吨的生产能力。尤其是今年以来,金针菇日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步入了规范化、标准化生产阶段。

        在全封闭的智能化温湿控制的半成品车间,分批生长着不同阶段的金针菇。这里仅需3名员工掌握温、湿度监控设备就足够了。而在拌料、送料到最后包装出厂,几乎都是在自动化、半自动化设备下运行操作,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与一般菇农相比,土地利用率比原来室外栽培提高6倍以上,金针菇每袋菌棒的产值提高7倍以上。尤其是温控湿控封闭式的生产环境,极大地提升了菇品品质,完全达到国家无公害标准。

        长期以来,金针菇都是黄色品种一统天下,而如今工厂化生产的金针菇却是“洁白如玉,味道鲜美,生态营养价值高”。产品销往上海、杭州等城市,出厂价每公斤就达到30元,深受城市市民的青睐。

        目前除生产金针菇外,还有秀珍菇等品种,已批量上市。在食用菌工厂化的条件下,可以根据不同菇种特点,通过有效地、便捷地控制温、光、湿、气,不但使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适应生产需求,而且达到了省工、省本、节能、增产的要求。一位来自上海食用菌研究所的专家感叹地说,一直想看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模式,现在终于一饱眼福了。这是食用菌生产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今后食用菌生产的趋势。

        公司在首期投资1000万元后,实现年产千吨新鲜食用菌生产线,年产值达1200多万元。今年又投资500万元,投产后年产量产值可实现翻番。

        “两个自主”创新:自主设计工艺设备,自主创建核心技术

        “这台搔菌机,只花了2万多元,生产效率却由此提高了11倍。”叶圣益一边介绍一边做示范。在半成品车间,有一台不起眼的小设备,仅仅去除多余的菌头。这一小工艺却让技术人员动了不少脑筋,反复多次去除总是达不到要求。后来转换了一下思路,变自动化为机械化,操作反而更方便,去除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了。

        走进一个个食用菌生产车间,一台台机器设备既“土”又“洋”,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车间技术人员介绍说,说设备“土”,就是许多设备土法上马,自行设计和研制,讲究实用、便捷、有效。说设备“洋”,主要是它在“土”设备基础上加入了智能化、数字化的先进技术,从而实现了温、光、湿、气、风等系统管理、系统控制。

        几年来,叶圣益与技术人员一起风里雨里,起早摸黑地干,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工艺上的难题。特别是研制智能化温控湿控设备时,叶圣益连续几个月翻阅大量的国内外有关书籍,失败了36次后终于攻克难关,有效地达到了控制的目的。“‘洋’设备买不起,‘洋技术’也学不来,只能靠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找出主要矛盾,在实用上下功夫,才能取得研制的成功。”对此,叶圣益感叹地说,“为了创办食用菌工厂,哪怕化去再多的心血也甘心。”

        现在社会上对食用菌工厂化的开发关注度越来越大,有的搞了“基地+公司”的模式,有的仅仅搞单项,或者建立菌种,或者搞个温室栽培。“其实,这些我统统都经历过了。我要搞的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食用菌工厂,像企业一样从进料到产品包装,天天出产品。”叶圣益充满自信地说。

        经过三年的苦战,叶圣益与伙伴们终于自主研发出了食用菌工厂所需的各种工艺设备,包括大型拌料机、自动装瓶机、大型灭菌炉、智能化温控湿控设备、大型中央空调以及成套管道通风换气系统等设备,实现了食用菌周年化生产,全天候培育,全年供应,使食用菌人工栽培技术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经专家鉴定,此培育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对此,叶圣益并没有满足现状,他认为还有不少设备需要不断地改进,需要不断地投入,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让食用菌生产进入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领域。他悄悄地告诉记者,现在掌握的核心技术完全是自主创新的,也是绝对保密的,这是食用菌工厂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

        “两大生态”指标:无木栽培生态循环,产品农残检测为“零”

        2007年2月6日,刚刚获得浙江省首届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奖的叶圣益,一下领奖台立即接受了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志的采访。

        叶圣益坦率地说:我的成果能够为广大的农民兄弟带来收益,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实现食用菌“无木化”也是叶圣益的一大心愿。他把“无木化”与“工厂化”两大目标合二为一,一同解决。通过改进工艺,利用棉籽壳、玉米芯、麸皮和米糠等庄稼废弃物,生产出来的金针菇味道更鲜美。正是这一“无木化”生产思路,公司每年可节约4000万立方米的木材。不仅如此,金针菇废弃菌棒还可用来做秀珍菇,其废料再用来做肥料。因此,公司每年产出的废弃菌棒全都免费给当地1000多农户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降低了农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由此带动了一方群众脱贫致富。

        值得一提的是,产品每年经农业部检测,17项农残指标全部合格,即农残检测为“零”,连检测人员也为之叫绝。

    责任编辑:紫晴

    来源《丽水日报》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