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技术落户非洲
发布时间:2008-01-3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食用菌吃了多少年,一直都是从国外引进,现在终于自己掌握了栽培技术;原先不仅没见沼气池是个什么样儿,现在竟然建起了尼日利亚首个“猪、沼、菜加油棕”为一体的生态农场……这是“南南合作”项目在尼日利亚带来的巨变。
记者从召开的山东赴尼日利亚农业技术援助项目交流总结会上获悉,2004年至2007年,山东省先后选派20名农业专家奔赴尼日利亚,分别在农田水利、水土保护、植物保护、园艺栽培、畜禽养殖和农村能源建设等方面进行技术援助和合作,大大提高了其农业生产效率和粮食安全水平。
如今,当地人已吃上了辣椒、白菜、豆角等10多种蔬菜和地瓜、木瓜等作物,解决了品种单调的问题。玉米种植密度由1000株/亩提高到3000株/亩,增产200%以上。
四年中,山东省专家共为当地建立技术示范点200多个,提出技改项目300多项,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实施微型项目60多个。
“南南合作”项目是山东省农业“走出去”开展对外合作的一个切入点。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于风华表示,近几年,山东省与各国在农业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农业技术人员、农业企业及农民纷纷走出国门,推动了山东省农业“走出去”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山东省的农业境外项目达180多个,基本涵盖了农业各个领域。每年农村劳务对外输出达2.5万多人次,常年在外的近10万人。山东省农业累计对外投资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其中2000年以来对外投资8.5亿元。农业“走出去”的区域布局日趋多元化,已扩展到六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于风华告诉记者,农业“走出去”战略,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规律,也是发挥山东省农业比较优势的必然要求。各地应积极培育农业“走出去”的主体,明确农业“走出去”的区域目标,完善管理与服务,制定促进农业“走出去”的优惠政策,在全球化的舞台上展现中国企业的强劲实力。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