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菌中贵族 羊肚菌

    菌中贵族 羊肚菌

    异军突起广西蘑菇总产量在全国居二冲一

    发布时间:2008-02-0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岁末年初,春寒料峭。漫步八桂大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让人赏心悦目:一顶顶大棚布满田间,一片片食用菌越冒越大,一担担蘑菇行销市场,丰收的喜悦写在蘑农的脸上。自治区农业厅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李如平自豪地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使食用菌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06年广西食用菌总产量44.66万吨、产值17.97亿元,排名上升到全国第15位,其中蘑菇总产跃居全国第二。预计2007年度全区食用菌产量将超过55万吨。目前广西食用菌行业从业人口有23.85万,其中菇农20.03万人,食用菌已逐步成为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有力支撑产业。”

    四大优势,为广西食用菌发展提供了条件

        种质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已发现的野生食用菌有2纲、2亚纲、7目、21科、58属、144种,药用真菌有4亚门、6纲、12目、28科、56属、85种,其中不乏羊肚菌、美味牛肝菌、菇、猴头、蜜环菌、树舌等珍稀品种。

        气候地理优越。广西属低纬度地区,年均温在16-23℃之间,雨水多,湿度大,适合大多数食用菌栽培的要求。广西山多平原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落差大,适于周年生产。另外,广西多喀斯特地貌,在桂西和桂北有许多温度稳定的天然溶洞,可常年栽培恒温型食用菌。

        原料资源丰富。广西每年有1200万吨稻草、1250多万吨蔗渣、300万吨桑枝条和800万吨木薯秆产出,每年还有约350万吨玉米秆、5000万吨牛粪等,均可用于栽培食用菌,每年的森工商品材超过500万立方米,有10%下脚料可用于发展木腐菌。

        劳力资源充足。目前,广西农村还有富余劳动力460万,冬季农闲季节更有大量的闲置劳动力,这为发展食用菌生产提供了较为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保障。

        三大“看好”,为广西食用菌发展提供了机遇

        市场看好。食用菌自古以来被誉为山珍,其营养价值达到“植物性食品的顶峰”,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之为21世纪的健康食品。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年人均食用菌消费2.6公斤,我国仅为0.5公斤。国际市场对食用菌的需求有增无减,国内消费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市场空间巨大。

        政策看好。2005年,自治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把发展广西食用菌产业列入了自治区重点支持的农业新兴优势产业。2007年,以广西废弃桑枝杆为原料的桑枝食用菌成为广西重点支持的特色产品,前景看好。

       契机看好。由于沿海食用菌强省面临着栽培原料资源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我国食用菌产业出现了北移西扩的发展趋势,广西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优越条件。

    六大举措,造就了广西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格局

        政府重视。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将之列为重点扶持的优势产业,有关领导多次就该产业的发展作了重要批示,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自治区农业厅2005、2006连续两年多次召开了全区推进和加快食用菌产业大会、发展食用菌产业先进表彰大会。2005年10月,自治区农业厅牵头成功举办了有万人参加的“2005广西食用菌产业信息技术交流大会”。近年来,自治区财政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发展食用菌生产,不少市县也拿出配套资金。2007年仅自治区财政就投入了近千万元发展食用菌生产。

        科技支撑。一是充分发挥各级科研院所的专业力量,形成技术支撑;二是大力引进、选育和推广了“AS2796”双孢蘑菇、香菇976、茶树菇、巴西菇、金福菇、大球盖菇等食用菌新品种,以及推广“二次发酵”、反季节栽培等栽培技术;三是示范引导,带动面上发展,仅2006年,全区就建设食用菌示范基地139个,带动了周边15万多农户;四是加强宣传培训力度,近年来,以“科技兴菌”为主线的大培训大宣传成效显著,全区共开班4045期次,培训有关人员47.99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13.94万份,张贴宣传标语2万多条,发送农业短信12万条,有力地提高了我区食用菌生产者的科技水平。

        龙头带动。全区通过坚持“壮大一批、改造一批、发展一批、吸引一批、引进一批”的原则,促成一批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以龙头联农户、以龙头拓市场、以龙头促发展。目前全区有40多家食用菌加工销售企业,综合加工能力25.5万多吨,其中有28家企业年加工能力超1000吨。同时培育了一大批骨干农民、中心农户,成为了食用菌生产发展的主力军。

        标准生产。一是加强菌政管理,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规范各地的菌种生产经营行为,区农业厅每年都组织专项检查,保护菇农利益;二是加强农产品(30.71,1.27,4.31%,吧)质量安全,严格按无公害生产标准对投入品进行管理,杜绝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规模发展。广西食用菌生产通过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大大提高了食用菌产业集约化经营,目前广西食用菌生产已初步形成了桂中桂东南蘑菇种植区、桂北桂西北香菇种植区、桂西木耳种植区、城市城郊珍稀菇种植区等产业带。2006年全区食用菌栽培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的市有两个,超百万平方米的县(区)增加到13个。

        协会助力。2005年10月,广西食用菌协会成立,为这一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该协会在加强与中国食用菌协会、中国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以及其他兄弟协会的联系的同时,还与自治区农技总站共同创办了《广西食用菌简讯》,向会员、中国菌务学会及有关单位介绍当前食用菌产业的一些最新动态。目前,广西各地共有相关食用菌专业协会20多个,大大提高了菇农群众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如横县蘑菇协会通过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蘑菇种植,2006年栽培面积达892万平方米,成了广西食用菌生产第一大县,年产鲜菇4.08万吨,产值1.4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食用菌就增收180元以上。该县种植规模最大的云表镇,仅食用菌生产一项,菇农人均增收达1000多元。

        自治区农业厅领导告诉记者,作为大有前途的朝阳产业,广西大力打造食用菌优势产业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广西有信心力争在若干年内把食用菌产业打造成为继蔗糖业之后在全国占有相当分量的重大经济作物产业群,将之培育成为广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十一五”期间,全区食用菌总产量年均增长率将达到25%以上,到2010年,食用菌总产量的目标是100万吨。

    编辑:黑子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