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2-1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寒冬,走进“全国无公害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汤阴县的乡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蔬菜大棚,一片片百亩园,大棚内一个个忙碌的身影,菇农们正忙着在自家的大棚内栽培双孢菇,好一派繁忙的景象。这是该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实施产业富民战略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该县种植食用菌的农民达9600多户,食用菌栽培总量达到1亿袋,实现系列产值4.7亿元,促进农民增收1.2亿元。
近年来,汤阴县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利用玉米芯、木糖渣、秸秆等为基料,采取“龙头带动、科技推动、服务拉动”的模式,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种植食用菌,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全县呈现出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局面。
龙头带动 该县以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发展与农业相关、与农民相连的食用菌种植龙头企业,促进千家万户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相联结。经过多年培育,该县的20多家龙头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他们以公司为龙头,以农户为主体,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农产品的生产、流通与市场紧密衔接,形成了以市场和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生产新格局。目前,该县从事食用菌栽培的农户达9600个,从业人员3.8万余人。
科技推动 该县坚持以引进技术和科技人才带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先后聘请中国菌物学家卯晓岚及省农科院食用菌专家康源春等4位博士、8位教授、研究员为顾问,引进外地优秀技术员27人;引进开发广温型白色金针菇、高温白灵菇、香菇、秀珍菇、双孢菇、杏鲍菇等新品种12个和液体菌种、臭氧灭菌技术、反季节栽培技术、菌渣废料加畜禽粪便制作有机肥技术、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真空包装等新技术18项,实现了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该县实施了“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科技富民强县项目,被省科技厅确定为全省首批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省、市、县拨付资金100多万元,大力扶持食用菌的发展,使全县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实现了新跨越。目前,该县已有韩庄、白营、宜沟等3个食用菌基地获得了河南省无公害产地认定,金针菇、白灵菇两个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自主开发的“5000万袋秸秆栽培食用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获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木糖渣无公害标准化栽培白灵菇技术研究”和“木糖渣无公害标准化栽培白色金针菇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获两项省级科技成果,全县食用菌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的比例超过95%,食用菌产品畅销全国10多个省、市,占郑州、北京金针菇市场的近1/3。
服务拉动 该县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成立了“食用菌产业化开发领导小组”等协调组织,由科技局、蔬菜办具体负责。在技术上,该县建立科技示范园5处,科技部门定期下乡巡回指导,帮助菇农解决技术难题,同时,县里每年还拿出10万元,加大对食用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培训上,该县投资18万元建成了农业技术培训中心,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学、帮、带”的办法,使全县有近2000余人取得了“绿色证书”,造就了一支熟练的农民技术员队伍;在信息上,依托自己创办的科技信息网等专业网站收集和发布国内食用菌产销信息。该县还组建了“易发食用菌蔬菜合作社”,注册了“易发”牌商标,申请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并统一组织菇农对外销售食用菌产品,解决了以前经纪人压级压价、不注重产品质量和信誉的问题,提升了市场价格,增加了农民收入,形成了“菇农—合作社—市场”为一体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从而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做强做大,使其成为富民强县的一项支柱产业。
(编辑:田地)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