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3-2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王家镇房身村农民陏晓燕一家突遭灾祸,丈夫铡草轧断了胳膊,走路又被车撞断了腿。家里的主要劳力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一落千丈,陷入了极度困境之中。
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呀?!
正在陏晓燕绝望之时,被誉为黑土地上的“财神”———元宝山区科技特派员五家地食用菌协会会长刘宝山来了。
刘宝山带来了培养基、菌种,利用陏晓燕家的半亩大棚,手把手教陏晓燕种鸡腿菇,当年就收入1.2万元。第二年,仅过3个月收入了1.5万元。陏晓燕说:“多亏了科技特派员,现在我们一家3口全凭这半亩大棚生活了,日子比出事前还富裕。”
刘宝山是五家地镇的干部,2004年被选派为元宝山区科技特派员后,他如鱼得水,发挥在农广校所学的技能和自己掌握的食用菌栽培技术,走村串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探讨同学习,用2个月时间,发展了58户食用菌栽培户。同年成立了五家地区食用菌协会,自任会长,定期组织开展培训班,组织技术人员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农民种蘑菇,同时积极联系客户。随着菇农效益看好,很快辐射到赤峰大部分地区及辽宁、北京等地,先后建立了14个食用菌分会。
发展食用菌,没有基地不行。刘宝山与平庄煤矿协商,租用其闲置的7个温室,与商业局协调租用其闲置的10亩院落,做办公场所和菌种场。没有资金,他们找亲朋好友借,找银行贷。
基地有了,市场也有了,食用菌协会对农户真正做到了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成为元宝山区及周边地区的蘑菇产业龙头企业。协会利用基地先后开发了各种菇的栽培新技术11种,在全区推广。
协会壮大了,近千名协会成员腰包鼓了。刘宝山没有忘记特困农民和下岗职工。四道营子村村民韩志强,同陏晓燕家情况类似,家里出了事故,一夜返贫。协会优惠供应300公斤菌种,缓解了生活压力。
古山矿下岗职工张子财,资金、原料、技术全是空白,协会免费赠送500公斤菌种,派人协助种植,使他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迅速脱贫。
刘宝山的五家地食用菌协会2007年在元宝山区新建食用菌基地近百处,全区年产鲜菇2万吨,农民人均增加收入300元。所产蘑菇销到辽宁、北京、河北等地。
编辑:皮皮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