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4-0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棚外寒风呼啸,棚内温暖如春。日前,笔者在河南省清丰县大屯乡贾枣格食用菌种植基地看到,大棚内,十多名妇女正忙碌地采摘双孢菇、鸡腿菇、香菇,棚外,满载蘑菇的三马车往来穿梭,一筐筐蘑菇换回一沓沓百元钞票,一派丰收的景象。
刚刚卖完香菇的贾建平告诉笔者:“今年,每公斤香菇价格都在3.5元以上,香菇这样值钱,俺老百姓都管它叫白元宝。”
清丰县大屯乡贾枣格村一无资源二无主导产业,村民世代靠耕种几亩薄田勉强度日。如何让农民摆脱贫困、在黄土地上发家致富呢?2005年底,刚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解进强陷入了深思。
“种植食用菌市场前景好,技术难度低,老人、妇女都能干,是一项快速致富的好产业。”在2006年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解进强得到了这个消息。
会后,解进强没顾上吃饭,开上三马车,带领村两委班子风风火火地来到县高科技示范园参观学习,经过和高科技示范园技术人员交谈,解进强心里有了底,当时,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村民发展食用菌种植,让农民从种植食用菌中发家致富。
万事开头难。怎样带领群众发展食用菌产业呢?经过村两委会研究,决定让村干部带头担风险,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2006年,解进强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建起4个日光温棚,甩开膀子干起来。一季下来,每棚净收入8000多元,看到种植食用菌效益可观,村民们纷纷找到他们询问发财“秘诀”。
在解进强的带动下,今年,贾枣格村掀起了种植食用菌的新高潮,建起食用菌日光温棚116座,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管理,食用菌种植获得大丰收,每棚就收入了1.5万多元,100多户农民依靠种植食用菌脱贫致富,成了远近闻名的“蘑菇村”。
看到农民种植食用菌热情高涨,县乡政府因势利导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凡是集中发展食用菌温棚100座的村,县政府每座补贴2000元;按每20个棚配备一名技术员的标准,全县农业技术员全部深入大棚,现场指导农民食用菌种植技术,确保了技术服务到位;成立了食用菌协会,由食用菌协会统一供应菌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价格,保证了物料的质量,避免了恶性竞争,这样既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又防范了市场风险。
编辑:皮皮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