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4-1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早就听说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乡红星村有个“蘑菇大王”,便有了去看一看的想法。
见着“蘑菇大王”孙永安,他二话没说,便把我们带进了一个蘑菇棚子。里面堆满了平菇袋。“不错嘛!”听人一夸,孙永安站在那儿一个劲傻笑。
孙永安可不傻。1984年,在一张报纸上,他一下瞧见了团中央第一期食用菌培训班招生的信息,他报名学了三个月,那年刚好他21岁。有了“真经”在身,孙永安一回到家,就闷头“捣鼓”起来。但他种出来的蘑菇拿到市场上,大家不敢买,说是怕有毒,孙永安当时很无奈。这一次,他失败了。
之后,孙永安做起了木匠,他还在新疆打了一段工。但是,在家搞“副业”的念头一直在他心中。见蘑菇没有市场,孙永安摇身一变,回家当上了“猪倌”,一下子养上了100多头猪。
真是隔行如隔山!孙永安说,三年养猪让他背上了8万元的债务。
孙永安一筹莫展,他想了几天,又打起了种蘑菇的主意。
家里人埋怨他“败家”,孙永安不理会。他用刚卖的一棵树钱150元,买了塑料纸、几十根竹竿子,做起了一个小工棚子。他在10年后操起了旧业。
孙永安辛苦没白花,头一年,他赚了三千多块钱。从此,孙永安种蘑菇就种“上瘾”了。每年,他非去上海农科院,买回几百块钱的母种,一到家,就在接种箱中培育原种和栽培种。有人说,孙永安牛!一支试管种,经他手,能弄出20种的栽培种。孙永安乐呵呵一笑,说,没啥,只是多花上了点心思。
上了心的孙永安,现在家里有了10个棚子。投入5万块钱,一年下来,纯收入就可达到十几万。
只有技术行不行?孙永安说,不行。我第一次失败,就是因为没有摸透市场行情。
为此,孙永安订了《食用菌画报》,偶尔,也会上上网,查看一下市场新情况。孙永安可栽培20—30样的食用菌,但他目前只种了平菇、黑蘑菇、金针菇、鸡腿菇和黑木耳5样。按他话说,这是“大陆货”,有市场。在淮阴区营北市场,他还常年租了一个摊位,在那里,大家都买他的蘑菇。
问他下一步打算?孙永安反问,你知道丁集那边有很多人在种草菇吗?今年立夏,我就在那里租房子,搞菌种卖。他扳起手指说,一户大棚要600斤草菇种,当地一个月几十万斤栽培种都不够。
“前景很好啊!”我们夸他有眼力。孙永安一听,又傻呵呵地乐了!
编辑:皮皮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