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6-0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周长清,现年46岁,高中文化,是巨野县巨野镇西花园村的一名村民,全家4口人,2个孩子正在大学读书,共有0.27公顷责任田,年总经济支出在25000元左右,责任田能维持25000元的经济支出吗?当然不能!他是靠庭院种养食用菌来维持收支平衡的,并且每年有4000~5000元存款进账,逐步走向致富之路。
他的上半生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曾经创办过纺纱厂,由于经营不善,赔款14万元,后来又干过养牛场,没赶上好行情,又赔了3万多元,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最后下定决心,埋头钻研食用菌生产技术,几年后便还清了外债。
他在事业上连遭重创之后,沉重的经济负担压得我透不过气、抬不起头来,生存的本能使他静下心来考虑今后的出路,经过苦苦思索,最后决定搞食用菌生产。1984年秋,他毅然离开家乡,从师于梁山县的食用菌生产大王孙培来,经过几个月的刻苦学习和实践,,基本上掌握;了平菇生产技术,回家后就立即在自己的院子内建起了两个食用菌生产棚,总占地200平方米,当年投料1万千克,产出鲜菇1.1万千克左右,获产值2.5万元。初次的成功,更加坚定了他们全家大搞食用菌生产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多次外出学习、请教,在生产中查阅资料,积极研究探索,又掌握了春、夏、秋、冬四季生产的技术,由于夏季气温高,平菇生产技术要求极高,虽然产量偏低,但价格较高,总体效益很好,200平方米地的大棚全年投料量可达1.5万千克,产值可达3.5万元,相当于旱作物农业3公顷的产值。
他经过近20年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添置了不少仪器设备,还掌握了培育菌种的技术,并且年销售菌种数万千克,如杨庙、孙庄等村种植食用菌的大部分菌种都是他供应的,而且他都挨家挨户指导,有求必应,把大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带富了一方百姓。目前,他除生产平菇外,还生产金针菇、双孢菇、黑木耳等多种食用菌,既丰富了城乡人民的菜篮子,又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