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8-0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近期,甘肃省永昌县政府部门针对大量县域自产蘑菇的卖难和滞销问题,面向全县各机关事业单位发出了一份购买单位帮扶点菇农蘑菇的倡议,呼吁城镇职工在广大菇农面临蘑菇卖难的困难时期,替菇农分忧解难。面对政府的倡议,有人赞成,有人犯愁。在这一纸倡议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一纸倡议公务员买爱心蘑菇”
7月24日,吴先生从单位对口扶贫的永昌县红山窑乡买了30斤干净的蘑菇,带回永昌县城的家中。吴先生是永昌县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这几天,吴先生和同事们谈论最多的,莫过于永昌自产蘑菇滞销的问题,而同事们见面相互打招呼的口头禅也成为:“你家的爱心蘑菇买了吗?”
近期,永昌县政府部门针对大量县域自产蘑菇的卖难和滞销问题,面向全县各机关事业单位发出了一份购买单位帮扶点菇农蘑菇的倡议,呼吁城镇职工在广大菇农面临蘑菇卖难的困难时期,替菇农分忧解难。而“分忧解难”的办法是:除了帮助菇农寻找销路外,以自己实际行动量力而行,买一些“爱心蘑菇”。吴先生响应了政府的号召,“买的蘑菇价格不贵,既让自己家人品尝了味道鲜美的菌类食品,也给菇农减轻了销售的负担,一举两得。”
记者在永昌县采访时,许多上班族对政府的买蘑菇倡议表示理解和支持,对这样购得的蘑菇称之为爱心蘑菇”。而也有一些职工对政府的这种做法颇有微辞。在县城工作的李女士坦言:“丈夫已经买回了大量的蘑菇,自己不买吧,怕单位上说自己思想不先进;买吧,一时吃不了,还得晾晒。”
对县上出台支援菇农的相关政策,永昌县委宣传部有关工作人员认为:“跟抗震救灾一样,当我们的菇农出现卖难时,同样也需要社会力量的帮助。”
蘑菇难卖菇农烦心
7月24日中午,炎热的气候令人昏昏欲睡。王玉文强打精神,在金昌市延安路的一家菜市场旁,站在自家的三轮车旁边,扯起嗓子大声吆喝:“来来来!新鲜的香菇便宜卖了!”但王玉文的吆喝声很快被市场上其他商贩的吆喝声和嘈杂的人声淹没了。有过往的市民闻声赶过来,拿起王玉文三轮车上的香菇仔细地看着。“2元钱1斤。”王玉文不失时机地向顾客介绍,但很多顾客还是放下手中的香菇离去,只有少数顾客,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买一些回去。尽管这样,王玉文还是感到快慰:“毕竟多少变一些现钱了。”
王玉文来自永昌县焦家庄乡南沿沟村。
“往年,你来我往的客商来到家门口,只要从棚里采摘出来,前来的商贩就会按质论价,买走蘑菇,但今年却有些不同,上门收购的商贩少了,蘑菇的价格也上不去。”王玉文向记者诉苦。王玉文说,经过与家人的商议,自己决定直接到市场去卖,这样不至于蘑菇积压变质。每天天一放亮,王玉文就从棚里采摘蘑菇,开上车向几十公里外的金昌市区驶去。
与王玉文有着同样的感受,赵正德和永昌县其他的菇农也在今年蘑菇喜获丰收后遭遇“卖难”问题。
眼下,正是永昌西河地区双孢菇出菇高峰期,成床成床的双孢菇丰收在望,可是在菇农的脸上看到的不是喜悦———发展如日中天的食用菌产业今年的销售形势非常严峻。走进永昌县焦家庄乡王玉文家宽敞的塑料大棚,黑黝黝的土地上,一顶顶雪白的“小雨伞”繁星点点,静静地撑起一片美丽的风景,但这样丰收的喜悦并未在王玉文等菇农的脸上绽放。相反,食用菌丰产后出现的“卖难”问题,却让每个菇农的心坎上缠绕着一缕淡淡的惆怅。
南沿沟村农户黄奎荣苦着脸说:“现在收购客商给出的收购价格1斤低于1元,如果按这个价格卖,不算人工、材料等费用投入,光是搭建大棚的成本都出不来。”据了解,由于食用菌国内市场今年出现了局部和阶段性的产品过剩,加之受美元持续贬值等因素影响,食用菌价格出现了大幅度下跌,6月份之前,鲜菇收购价格每斤还在2.8元至2元之间,然而短短几天以后,价格骤然直下,掉到每斤1.6元至1元,甚至更低。与去年双孢菇价格最好时1斤卖到3元多相比,今年的收购价格显然让众多种植户无法接受。
7月22日,记者来到红山窑乡夹河村,跟着村民赵正德走进他家菌棚,赵正德的妻子正在将成熟的双孢菇一个个小心翼翼地用手中的工具削下来,而这样的“夏收”方式,赵正德和他的妻子已经有好几年的经验了。“以前种10多亩地,全年收入也就四五千元。而这一棚食用菌占地不到一亩,以往每年纯收入近万元。这小蘑菇改变了我们家的生活条件!”赵正德对眼前种植的双孢菇充满感情。
赵正德从自家的温室大棚中,尝到了科技致富带来的甜头。赵正德说:“几年前,我们种的都是传统的农作物,除了春种夏收和浇水时间,农闲时,我和村里的邻居们结伴到建筑工地打工,收入并不理想。”2003年,永昌县鼓励农民种植食用菌,赵正德很快加入了食用菌种植的行列,并在当年,以每斤近3元的价格将产出的数千斤食用菌很快销售一空,这样的收入让赵正德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赵正德利用手中的结余,为家中添置了冰箱和一些农业器械,为了便于和客户的沟通与联系,赵正德还买了一部手机。自己付出辛苦劳动后,小蘑菇给了赵正德很好的回报,赵正德很满足被小蘑菇悄悄改变的幸福生活。赵正德看到:在自己成功种植与顺利销售的产业化种植路上,不断地有邻居或者邻村的乡亲们加入到他们的行列,食用菌种植户在迅速增加。
据永昌县农牧局局长徐伟年介绍:“永昌发展食用菌生产的资源优势较明显。永昌的气候干燥、凉爽,是专家公认的优质食用菌适生区,气候资源适宜多种食用菌生长;永昌麦草,玉米秆,牛、马、羊粪等双孢蘑菇理想生产的原料丰富,农田耕作机械化程度高,农村劳动力充裕,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基于这样的条件,2003年,经过多方考察论证,永昌县委、县政府把食用菌生产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正式启动实施。当年县上在新城子镇刘克庄村、南坝乡祁庄村、焦家庄乡北泉村等村社试点种植香菇和白灵菇,共建成食用菌棚80座,种植香菇、白灵菇20多万袋,生产食用菌200余吨,收入近100万元。试种获得成功后,食用菌种植以其投资少、见效快、产出投入比高、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被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户所接受。从2003年开始推广种植至今,永昌县食用菌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0万平方米。2008年全县预计菌类总产量将达到1万吨,如果销售顺利,仅此一项可实现产值6000万元,小蘑菇撑起永昌富民大产业。徐伟年说:“虽然永昌县食用菌种植起步晚,但特色非常明显,已成为全国反季节菌类生产的最大县份之一。”
规模种植背后的困惑
“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成败的关键是技术和市场。”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员任爱民这样认为。而缺乏更为全面广泛的技术服务和市场销路,逐渐成为永昌菇农在发展食用菌产业上遭遇的第一个难题。“过去种植户相对较少,蘑菇的销路不成问题,而随着种植队伍的逐渐扩大,产品在一定区域内相对过剩,也是要正确面对和尽快解决的问题。”经常从事蔬菜贩销的北京某蔬菜购销公司甘肃购销点负责人侯吉平认为。对于今年永昌蘑菇出现的卖难问题,省农科院的任爱民副研究员认为:“食用菌成为永昌的一大支柱产业,为农民撑起了一把致富伞,这其中蕴含着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农民兄弟的辛苦努力。但食用菌生产菌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产收益。目前,永昌县菌种生产场还是小作坊式的,生产设施、设备不完善,缺乏过硬的制种专业知识,易造成菌种质量问题,给生产造成损失。
蘑菇市场产业链条发育不健全,市场运行机制尚未形成。”
全县齐动员打响“卖难”攻坚战
在永昌县新城子镇赵定庄三社农民赵守福家中,记者看到院子中晾晒着一串串干蘑菇,两个老人正在用线串着,赵守福两口子架着大锅煮沸蘑菇。他告诉记者:“大约八九斤湿蘑菇可以盐渍成1斤干的,秋天外地客商来收购,1斤干的可以卖到20多元,虽然赚得少一些,但不会赔本。”目前,菇农们开始用晾晒、盐渍等方式来储存滞销的蘑菇。而永昌县政府也开始积极为打开蘑菇销路寻找“婆家”,永昌县副县长义战鹰说:“今年全县蘑菇总产量预计将达到1万吨。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如果销售不掉,或者处理不好,对食用菌种植农户的打击将非常大。”义战鹰说:“从目前的销售情况看,县上计划以鲜菇的方式销售1000吨,以盐渍菇的方式销售8500吨,以烘干、冻干的形式销售500吨。目前,县上一方面加紧做福建、成都等地客商的收购说服工作,一方面出台了食用菌产品销售补助政策及食用菌加工设施设备补助政策。”针对食用菌出现“卖难”问题,金昌市副市长张建平认为:“永昌县引导农民发展食用菌产业,帮助农民致富的方向是对的。”张建平说:“每一项产业的引进都不是一帆风顺,市场经济变化无常,是商品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因此一定要坚定食用菌产业发展方向,拓宽销售领域,把食用菌销售问题摆在突出的位置,予以特别关注。现在是双孢菇出菇的高峰期,食用菌销售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不能让老百姓一年到头白辛苦。凡是有利于农民食用菌销售的一切办法都可以尝试,一定要全力以赴打好食用菌销售这场攻坚战。”
有关专家认为:“随着食用菌生产的不断发展,永昌县虽然相继建成了食用菌加工销售的一批龙头企业,但这些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和生产水平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需进一步加大龙头企业的培育和经纪人队伍的发展,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和健全的市场运行机制,以保证全县菌业生产的健康发展。而发展订单农业,利用广阔的网上销售网络,培养专业和区域分布合理的销售团队,以及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研预警机制,在今后的永昌蘑菇产业发展中,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编辑:皮皮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