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灾区黄背木耳卖不出去

    发布时间:2008-09-1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正值什邡和彭州黄背木耳销售旺季,但罕见客商,耳农很着急——

      本网讯:四川省什邡市湔氐镇中和村,耳农魏起贵家惟一屋顶有瓦的残檐,堆放着今年新收的100多件、1500多公斤晒干的黄背木耳。震后还保住了一半左右的产量,本值得庆幸,但11日魏起贵冲着记者直叹气:“最近1个多月,收木耳的老板都没见影。 ”

      耳农:本钱全压在上面了

      从彭州军屯镇到什邡湔氐镇,沿途都能看到,震毁的农房还未完全清理,但残垣断壁旁一座座耳棚建起来了。

      什邡、彭州两地黄背木耳产量占到了全省总产量75%左右。5月中下旬本是头一批黄背木耳出产的高峰,但在“5·12”地震中近80%的菇棚倒塌,电路损坏,20多天不能提水灌溉,让木耳的产量和品相都大受影响。

      “家里3万多元本钱全压在木耳上了,我们先抢的是耳棚。”魏起贵家请了几个帮工,花了1个多月重建耳棚。村里其他耳农大都跟他一样。

      每年“五一”节后,头批黄背木耳下架,成都等地客商就陆续到来,大卡车常常堵塞道路。而今村口水泥路空空荡荡,一辆卡车都没有。中和村支书罗顺涛说,震后一两个月还偶尔有客商前来,给的价格低于去年,耳农惜售,7月下旬以来客商基本绝迹了。

      现在,湔氐镇耳农家家户户都积压着大量木耳,虽可储存一两年,但秋来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大,木耳容易受潮,外观就更不好看,卖不上价。耳农黄彦凤焦急地说:“现在价格低一点也想卖,盖房子全指着木耳啊!”

      客商:优质优价分级才收购

      湔氐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刘祖国告诉记者,该镇年产1.5亿袋、近2000万公斤黄背木耳,其中70%都通过新都木耳协会外销。记者联系到该协会负责人曾维洪。曾维洪非常清楚什邡等地耳农的现状:震后,他参加了湔氐镇组织的营销大户、协会和外地客商开的营销会,并到多户耳农家调查。

      曾维洪说,湔氐镇生产的黄背木耳质量上乘,2007年干货能卖16-17元/公斤。每年5-7月是第一轮销售旺季,9月进入第二轮,并持续至次年春节。但今年该协会为湔氐镇销得不多,预计当地目前积压了上千万公斤。

      为何?曾维洪介绍,黄背木耳的耳片越大,品相越佳,而今年收的大部分木耳品质确实赶不上往年。他提出,耳农应按优质优价的原则,把木耳进行分级,先把上等品卖掉。但当地耳农还是想按往年惯例混合在一起卖。结果很多客商不肯接受,加上现在河南、江苏、福建等地都在发展黄背木耳,质量不差,运费也不贵,客商自然就往别的产区跑了。

      专家:应强化市场风险预警

      食用菌专家、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所长甘炳成,震后去了湔氐镇七八次。他替耳农着急,也支招如何更好地保鲜储存。

      但甘炳成认为,今年木耳不好卖,绝非仅受地震影响品相差所致。今年小春,双胞蘑菇价格比去年同期骤降一半,就已经预警木耳市场了,食用菌受国际市场疲软影响,近几年价格走高的趋势已现下行拐点。

      据了解,黄背木耳虽与双胞菇等市场不同,主要是供应成都等省内市场,但这些年省内迅速发展食用菌产业,黄背木耳种植规模连上台阶,去年已达5亿袋、6000万公斤左右。而今年省内餐饮业同样受到地震影响,市场需求也有一定萎缩,加剧了黄背木耳的供求失衡。

      甘炳成建议,当地应加强对耳农的指导,强化市场风险预警,同时,为应对今年已出现的情况,可尝试发展一家龙头企业,对品相差的木耳进行初级加工:重新泡洗后,再晒干,切割成方块、三角形、耳丝等形状,袋装后出售,既不会影响食用质量,也不会受到品相问题的约束,可以更多地挽回损失。(杨晓)

    编辑:碣石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