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创新农民培育模式

    发布时间:2008-09-2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本网讯:新农村建设呼唤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出现。但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加之教育资源的短缺,新型农民集中培养的任务十分艰巨。记者日前在山东采访发现,新农民培育虽然困难重重,农民自身和地方政府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走出去,不为赚钱为技术

       二十年前,高中毕业的张洪波因为家里穷无法继续学业,但是又不甘心“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唯一的出路便是外出打工,便选择了天津的一家养鸡场。张洪波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他琢磨着学点技术回老家德州市庆云县创业。所以三个月后结算工资的时候,张洪波让老板用300只肉食鸡苗顶替了工资。

       创业之初的张洪波也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挫折。资金的短缺、技术的落后、家人的反对,还曾经因为防疫技术不过关,鸡苗全军覆没。但这些都没有动摇张洪波坚持的决心,他重新捧起了课本,不断研修养殖技术,并多次参加技术培训,终于取得了畜牧师的资格证书。到1997年,张洪波的养鸡场已经初具规模,在场里上班的员工达到200多人,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状元。

       虽然张洪波没读过多少书,可是思想却早已摆脱了“小富即安”的桎梏。后来,他买断国企,并在肉鸡市场低迷时期果断转型,向肉鸭育苗养殖加工一条龙产业进军。如今,张洪波创办的中澳集团,肉鸭存栏量和年加工量达到5000万只,居全国第一,并带动百万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其首创的“1235”为核心的“中澳模式”被作为联合国扶贫开发案例在全世界推广,回良玉副总理曾盛赞其是“与民稼穑,为国休戚”。

      留下来,富民科技带头人

       在广饶县丁庄镇牛圈村支部的办公楼里,设立了一个“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基层服务点,里面提供证件代办、网络管护、法律咨询和信用贷款等一系列便民服务,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提供农产品生产技术咨询和农副产品销售信息以及中介服务的农技服务了。据了解,除了现场咨询外,县里镇上也会定期派技术员下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

       已过花甲之年的牛云禾便是技术富民的受益者。他和老伴在自家地里弄了一个冬枣大棚,这活儿不重,但要天天去,年轻人待不住,孩子们都去城里打工了,所以这个大棚平时就是老两口打理。不过牛云禾不担心技术上的问题,镇上会定期派人来指导,自己也跟着学了不少知识。销售的问题更不愁,大棚冬枣可以早上市近一个月,能够卖到普通冬枣2-3倍的价格。牛云禾掰着指头给记者算账:“去年收入两万五千多块钱,我这棚刚上,头一年枣结得少,今年卖个三四万没问题。”

       牛圈村充分发掘了每一个年龄层次的农民创造价值。据牛圈村党支部书记介绍,牛圈村50岁以下的劳动力基本都在外面跑运输、干工厂,也有在家搞棉花种植的,剩下年龄比较大的村民都是在管理“活儿比较轻”的冬枣大棚,这自然离不开富民科技的支持。而牛圈村的年人均收入也达到了7000元以上,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聚起来,经济协会的新样板

       在寿光市,有一位名叫张砚祥的青年农民,凭借其过硬的蔬菜诊治本领,多年来,不仅免费发放防治病虫害光盘、明白纸等资料,还陆续开讲座1500多场,使30多万菜农接受了技术培训。因此受到广大菜农的欢迎,被誉为“蔬菜神医”。张砚祥还创办了寿光市蔬菜病虫害防治协会,并在全国各地开设了100多处分会,开展蔬菜病虫害远程诊疗。

       经济协会在组织农民、培训农民、带领农民发展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寿光市先后成立了冬枣协会、芹菜协会、彩椒协会、食用菌协会、蔬菜病虫害防治协会等。来自于寿光市文明办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寿光市经济协会注册登记数量已达120个,会员约8万多人,辐射全市40%的村约10万农户。自2002年以来,该市农村经济协会引进推广科技成果150多项,研究开发新技术230多项,培育农业新品种210多种,培训农民40多万人次。

       朴实的农民最信奉的还是榜样的力量,书本上那些方方正正的铅字要搭配上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农村建设的领军人物,才更有说服力。和那些挂着教授、专家称号的“农业诸葛亮”相比,这些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新型农民只能算是“臭皮匠”,可是农民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基和主角,新农村建设需要挖掘越来越多的“臭皮匠”的力量。 (侯美丽)

    编辑:碣石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