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0-0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近日,浙江省云和县沙铺下山菇农项宗祥通过在景宁开设的城郊食用菌超市,将从沙铺菇农处采购的几万斤黑木耳,销往全国各地10多家连锁店。像项宗祥一样,沙铺有1000多名下山农民在云和、景宁、龙泉三地城郊从事食用菌生产,这些城郊正悄然连起一条生态产业链。
城郊食用菌生产是沙铺这一“生态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云和程宅、山脚等城郊都有沙铺农民的身影,几年来,沙铺乡政府为鼓励更多的农民在这一带从事食用菌生产,对这些农户给予每亩生产基地200元的补助,仅此一项,去年该乡政府财政就支出2万多元。目前,该乡农民在云和城郊生产食用菌近200万段,占该乡总量的1/2。
“城郊这一‘生态产业链’还有两个环节。”沙铺乡党委书记洪广斌告诉记者,随着食用菌生产基地的打造,通过乡政府的信贷支持和其他优惠政策,沙铺下山农民在景宁城郊开出近10家“食用菌超市”,总投资几千万元。云和龙泉城郊则分别形成两大食用菌制种中心。他说,在云和就有100多名沙铺下山农民从事专业菌种制作,占云和制菌总人数的40%。沙铺村转移农民刘朝后还在龙泉建立了1000多万袋的菌种基地,其菌种直接供应云和城郊食用菌生产所需外,还远销湖南、四川等省份。
生态产业链最为重要的就是它的生态效益。据介绍,早几年,沙铺玩具林、菇木林的成材率都较高,但仍无法满足村民生产食用菌所需。即使每年都从外县调入木材,一是成本提高,二是不符合生态乡镇建设的要求。洪广斌说,每年中国木制玩具城“玩具木屑”的产量3万多吨,云、景、龙城郊的大多下山农民则直接利用“玩具木屑”生产食用菌和菌种制作。最近,他们听说云和金农珍稀菇专业合作社用废菌棒育种的2万段珍稀菇已开始出菇,在乡政府的组织下,又纷纷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废菌棒育种技术。
云和负责转移工作的干部金建清还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在沙铺做3段食用菌不如在县城做2段。每50公斤杂木运到沙铺成本增加3.5元,综合各类因素,在沙铺生产的食用菌每段成本增加0.8元。全年产400万段食用菌,农民隐性损失就达300多万元。城郊发展起来的“生态产业链”为沙铺下山农民捧回的是千万元的收入。而据统计,随着云和“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推进,云和已有万余名下山农民融入云、景、龙三地这一城郊“生态产业链”。
编辑:碣石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