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关于发展茶树菇产业的思考

    发布时间:2008-12-1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近年来,远安县将发展茶树菇生产作为推进食用菌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组织龙头企业联合开展栽培技术攻关,建立规模化、标准化茶树菇生产示范基地,采取各种有效举措大力推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茶树菇生产发展情况介绍

    (一)茶树菇生产情况。我县于2004年从福建引进茶树菇栽培,经过2年的实践发展证明,发展茶树菇生产是我县菇农又一增收致富的好项目。2006年全县发展茶树菇生产319万袋;2007年完成茶树菇生产460.5万袋,生产大户75户;2008年在全县推行公开招标模式大力兴建50万袋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出台优惠奖励政策,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培育扶持5个业主兴建高起点、高标准的示范样板,进一步推动茶树菇标准化生产,充分调动相关单位和个人发展生产示范的积极性。县农业局和业主签订基地建设合同,严格按照合同要求施工、兴建。

    (二)示范基地建设情况。在茅坪场镇、旧县、鸣凤、河口等乡镇建立6个栽培规模过50万袋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基地按照茶树菇标准化生产要求,着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了水通、路通、电通;精心管理,认真总结实践经验,逐步摸索了一套科学的种植技术。到目前为止,全县6个茶树菇示范基地菇棚建设已完成80%,菌筒生产已完成60%

    (三)栽培技术科研攻关情况。组织森源公司在原红星医院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试验示范3个新品种,开展利用频振灯杀虫技术、高效管理技术及优质烘干技术研究。组织茅坪场镇食用菌科研所从外地引进4个新品种,开展品比试验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成功选育出适合本地生产的优良新菌株2个,总结了一套科学的完善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二、推进茶树菇生产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为加强茶树菇生产发展的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由县委分管领导为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委农办、政府办、农业、林业、财政、农行、信用社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茶树菇生产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县农业局,县农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茶树菇生产的相关组织协调和服务指导工作。全县先后四次召开茶树菇生产督办会议,及时督办和检查全县茶树菇生产完成情况。各乡镇也成立了茶树菇生产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责任,细化了工目标,做好生产组织领导和宣传发动工作,迅速掀起发展茶树菇生产的高潮。

    (二)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一是及时编印统一的茶树菇技术读本。县农业局及时组织县科技局、龙头企业负责人和食用菌专家在森源公司召开茶树菇生产技术研讨会,制定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并及时编印下发。二是以森源公司、科力生公司、茅坪场镇食用菌科研所、茅坪场镇茶树菇技术推广站等技术推广单位为依托,采取专家现场指导、科技人员下乡、专题培训、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加强无公害茶树菇袋栽技术的普及推广,提高广大菇农的标准化生产意识,确保农民群众种植技术的无公害化,切实提高广大菇农的栽培技术水平。

    (三)广泛宣传发动。茶树菇生产在远安刚刚开展,很多菇农对生产技术和种植效益不了解,县农业部门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发展茶树菇生产。一是加强比较效益的宣传。广泛发动乡镇机关干部和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帮助农民群众算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时间效益“三笔账”,把茶树菇生产的比较效益给广大农民群众讲清楚,算明白,引导群众分析利弊,自愿发展。二是加强成功典型的宣传。广泛利用编印《远安农业科技》资料和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报道等手段,对种植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种植大户进行宣传,通过典型宣传,引导群众发展。三是加强扶持政策的宣传。全面、准确宣传县委、县政府关于扶持发展茶树菇生产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办法和政策,宣传乡镇配套出台的相关激励政策和措施,以此激发和调动群众发展的积极性。

    (四)切实搞好服务。一是搞好技术培训,县农业局及时组织各乡镇和食用菌企业对全县种植户集中开展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先后举办20次技术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1000余份。为了防治生产中的害虫危害,确保产品无公害化,县农业局积极筹措资金购买了23盏频振式杀虫灯,无偿配送给全县3万袋以上茶树菇种植户和生产基地。二是积极做好原辅料的采购和仓储工作。积极从枝江、天门、仙桃等产棉区调度优质廉价的棉籽壳,为菇农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四是努力协调解决产品销售难问题。针对现有茶树菇规模不大,没有老板愿意收购的现状难题,县农业局积极与鲜菇老板沟通、协商,鲜菇老板最终同意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大量收购茶树菇产品。为了拉动市场需要,促进茶树菇餐饮经济的发展,县农业局于20076月组织召开了全县茶树菇餐饮推介交流会议,聘请远安名师大厨,利用精湛的烹饪绝技,精心制作了色、香、味、形、质俱佳的茶树菇美味佳肴,受到了社会广泛认同和消费者赞赏。

    三、茶树菇生产发展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茶树菇生产技术没有掌握。当前食用菌企业除范世锦和森源公司外,都没有真正开展茶树菇生产技术的科学研究,全县食用菌企业没有真正掌握茶树菇生产技术,严重缺乏茶树菇技术服务人员。据了解,目前初步懂得生产技术的技术骨干不超过4人。

    (二)全县所有食用菌企业都热衷于发展香菇产业、卖菌种,没有积极性搞茶树菇技术推广。

        (三)大部分菇农还没有完全掌握茶树菇栽培技术,影响了茶树菇的产量和质量,就目前出菇情况看,产量普遍偏低。

        (四)受市场行情影响,收购价格不稳定。农业局经过与鲜菇收购老板进行耐心的沟通协调,督促其按照1.8-3/斤左右(以质论价)的价格收购,从实际情况看,鲜菇老板收购价比这还要低,而且这个价格比起当前反季菇和城市市场上的价格而言有点过低,老百姓有怨气。

    (五)销售渠道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拓展。全县仅有3个鲜菇收购老板在做茶树菇销售,但由于远安县种植规模小,分散种植,鲜菇收购量每天很小,难以满足大型超市稳定长期的产品需求。

    四、做好今后茶树菇生产销售工作的建议

    (一)依托龙头企业推广茶树菇生产技术。茶树菇生产技术的推广也就是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遵循“龙头企业+示范基地+专业大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律,以龙头企业作为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的主体,通过政府投入和市场引导机制,带动示范基地和专业大户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努力建立企业和农户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在目前生产技术不过关的情况下,不宜向全县大规模推广。在今后的发展上,要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兴办6个示范基地。依托科技示范样板逐步带动周边农户发展。

    (二)增加科研投入,着力开展科学研究。通过企业自身的研究和示范,逐步掌握生产技术,为全县茶树菇生产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保障。由于目前栽培技术不过关,企业自身搞科研和技术服务的积极性不高,为了推动生产技术的提高,建议政府投入一定的经费支持企业搞科研和技术服务。要组织森源公司、茅坪场镇食用菌科研所等企业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开展茶树菇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对现有的栽培技术不断总结完善。

         (三)积极培育茶树菇营销企业和能人。鼓励现有干鲜香菇营销企业和大户,积极开拓茶树菇干(鲜)品市场,鼓励营销企业、能人与示范基地、专业大户签订购销合同。由于全县茶树菇规模小,鲜菇收购老板收购效益低,建议增加对营销能人投入一定经费支持,调动其开拓市场和拓宽销售渠道的积极性。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