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1-0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食品外销篇
【总体情况】 贸易逆差将呈扩大趋势 突入而至的金融危机,让四川很多食品企业感到侥幸,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限,涉及到出口的一些食品企业还表示其出口和进口量反而有一定的增加。但一些规模稍小一点的企业日子就没有那么好过了,他们面临的是如何突围…… 当下,在金融危机的阴影所笼罩的形势下,四川一些食品企业却表示自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限,涉及到出口的一些食品企业还表示其出口和进口量反而有一定的增加。 “以前我们的出口每月在20万美元左右,最近这两个月每月大概15万美元。”四川徽记食品董事长吕金刚对记者说:“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出口影响并不大,真正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是人民币升值和食品安全。” 据四川白家食品相关负责人透露,该公司今年在2———9月份期间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的出口额比去年同期增长308%,整个出口外贸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0%,目前该公司正准备在欧美市场加大广告投入。 位于绵阳的四川光友薯业有限责任公司相关人员也表示,该公司8-9月份的出口增长了40%左右。 面对这种表面“大好”的形势,业内专家认为,我国PPI(工业品出厂价格)仍居高位,若出口产品价格不能同步提升,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缩小。 据商务部的统计显示,今年1至9月,我国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4.5%;进口金额同比增长57.5%,农产品贸易逆差达161.2亿美元。商务部分析,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深化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全球农产品供求趋势将产生变化,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将呈扩大趋势。 具体而言,劳动力紧张及工资上涨对东部地区和加工企业影响较大;而能源、运输成本上涨对中西部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更大;人民币升值对签订长期订单出口的行业、进口原料加工出口的水海产品形成较大压力。另外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加深,许多国家将出现大企业减员或中小企业倒闭,也将影响到以农产品为主的食品消费支出。 【企业自救】 出口下滑企业寻求突围 【案例一】单品销售下滑三成瞄准国内市场 近段时间,成都市宏昌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苟磊一直被出口额的下滑而困扰。今年7———10月,公司的销量出现明显下滑,有的单品销售额较去年同期下滑了三成左右。 宏昌食品专营野生菌出口,成立5年以来,发展态势良好。“仅去年7———12月,公司出口额就达200多万美元。”在生意最火爆的时候,公司员工一度超过300人,从农户手中收购野生菌简单加工合格后就可出口到国外,利润很高。 但现在,宏昌公司已经投入了1000万元新建工厂,如果停工,1000万就打水漂。 苟磊说,从某种程度上说,金融危机也是对整个行业的一次洗牌,好的企业不会就此倒下。经过再三考虑,他毅然选择了坚持走下去,出口转内销,主攻国内市场。然而,当时公司营销部不足10人,大半力量都用在国外市场,而今要开发国内市场并不容易。 【案例二】出口订单减少了30%迎难而上 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西南地区重要的食用菌出口大县大邑县的食用菌种目前收购价维持在3.6-4.6元/公斤,但和去年相比仍下跌了一半左右。 位于大邑县韩场镇的四川兰田工业食品有限公司是成都最大的食用菌出口企业,公司以食用菌罐头、醋酸蘑菇、盐水蘑菇等果蔬罐头、果蔬脱水加工等品种为主导产品,产品全部出口,主要销往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该公司总经理黄叔勇表示,由于国外的比萨、蘑菇浓汤等制作都要用到蘑菇等材料,因此他们的产品出口销路一直很好。但今年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国外餐饮业不景气,他们的订单也大大减少,“比预计的少了30%左右”。 “我今年到欧洲走了一圈,发现5公分以上的蘑菇根本没有市场,而且受金融危机影响,自己回家做饭的人多了,大瓶的蘑菇罐头也卖不动。”回国后,黄叔勇立即要求所有种植户一定要种5公分以下的蘑菇,5公分以上的不再收购。此外,公司在加工蘑菇罐头时,一大半以上都是小罐头包装。不出所料,今年兰田公司大罐头订单减少50%,小罐头订单却增加了20%左右。公司出口北美和欧洲等地的食用菌不但超过去年,还比去年翻了一翻。去年是3000多万吨,而今年预计是6000多万吨。 【各方支招】 四川白家食品有限公司:促销活动刺激消费 “虽然今年的增幅放缓,达不到我们预期的目标,但是我们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和亮点来度过这个危机时间。”四川白家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胡远强表示,虽然公司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销售额和利润额的增长速度没有预计中的好,但是就目前为止,白家销售额和利润额的绝对值比2007年高。 胡远强说,白家有着自身的优势来应对这场全球金融风暴:一是盘子大,在县级以上的城市都有它的经销商,还出口30多个国家。出口受到的损失在国内市场足以能够消化。二是新品种的研发,白家每年的外贸都在80%的速度增长,新产品上市成功是个很大的因素。除了白家粉丝,白家砂锅米线上市成功后迅速跃居方便米线行业前5位,白家的调味品目前也在市场上呈70%—80%的增长率。 用于新产品宣传上面的费用更多的被直接考虑到能直接产生销量的环节中,比如用优惠促销活动来刺激消费者消费,直接带动效益。 大邑县农发局:打造品牌做强食用菌产业 据大邑县农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打造大邑县双孢蘑菇这一优质农产品名片,今年该县已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了‘大邑双孢蘑菇’集体商标,全县共有蘑菇品牌10余个,其中无公害品牌2个。”2008年,全县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3.3万亩,蘑菇面积2.8万亩,其中标准化菇房3075座,折合面积4000亩。该县农发局负责人称,在未来几年,大邑着力打造全国双孢蘑菇生产大县和全国最大的双孢蘑菇生产加工出口基地;狠抓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市场营销工作,拓展国际国内市场;依托市场开发包装鸡腿菇、大球盖、金针菇等鲜销品种,进一步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 大邑县商务局:引进企业带动食用菌出口 面对突如其来的出口寒流,大邑县商务局副局长何立康表示,目前大邑食用菌收购主要依靠兰田等几家企业,这几家企业经营出现任何困难,都将严重影响大邑乃至成都的食用菌销售。大邑首先通过政府贴息的方式,支持企业出口。而为了恢复市场,他们希望能引进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带动整个食用菌出口产业。 ☆相关链接☆ 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危机冲击 就我国的出口而言,金融危机的负面效应日渐显现,并仍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国内出口企业如何正确认识金融危机的冲击及其后果,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降低风险、减少损失的前提下谋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这种环境中,出口企业惟有面对现实,积极调整思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应对危机,度过难关。 开拓市场降低损失 面对美欧市场衰退,出口企业应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从目前来看,中国对美国出口金额增速下降最为明显,对欧盟日本次之,而对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金额则影响不大。企业应有意识开拓新兴市场,通过新兴市场的增长来弥补发达市场的下降,借助市场多元化减小金融危机的影响。 更新产品参与竞争 在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出口生意不景气的情况下,如果继续墨守成规、继续在产业链下游进行低价格、低技术含量的拼杀,这样的出口企业,将无法熬过这个全球经济下滑的冬季,难逃被淘汰的命运。有能力的出口企业要通过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积极参与产业链上游的国际竞争。如果能够借金融危机之机将“中国制造”进行产业升级、产品更新,变成“中国创造”,那么我们的企业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这次危机,而且能够在世界经济复苏后脱胎换骨,更上层楼。 主动出击跨国收购 由于金融危机导致欧美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部分企业陷入了暂时的困境,增强了原股东出售的意愿,削弱了国外国民和政府对外资并购可能存在的排斥心态,从而降低了收购的政治性风险。这给我国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并购机会,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也为我国企业海外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一些国外知名企业拥有知名品牌和成熟强大的国际营销网络,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而这恰恰是中国企业所缺乏的,如果我国出口企业能够选择美国欧洲同行成功地并购,整合优质资源为我们所用,会极大地促进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做强品牌转攻内销 已经有一些出口企业采取了做强品牌转攻内销市场的策略,一旦成功,企业将摆脱在出口市场低价竞争的僵局。从宏观背景来看,我国经济结构也正在进行大的结构调整,扩大内需被提高到了与出口、投资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出口企业加大投入转型做内销也就顺理成章。当然,这种转型决非易事,需要较高的资本投入、正确的策划、较强的执行能力。同样,也意味着要面临较大的转型风险,但有所作为总胜过坐以待毙。 |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