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4-0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他从日本引进香菇保鲜技术,使农民种香菇效益提高3倍以上,开我国鲜菇出口先河;他培育的“武香一号”是全世界唯一耐高温的香菇品种,香菇第一次实现了全年种植;他把香菇种植推广到全国每一个省,使之成为一个年产值50亿元的产业,中国也由此从日本夺回了“世界香菇王国”的桂冠。他,就是李明焱,武义县真菌研究所所长。
今年2月,李明焱与妻子朱惠照一起拿到了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证书。
出国学来香菇保鲜技术
上世纪80年代初,李明焱从广播里听说福建古田有人用代料栽培银耳获得成功,就跑到福建花了800元学费掌握了这门技术。回老家后,他的代料栽培银耳搞得不错,于是被县粮食局榨油厂请去当食用菌车间主任,后来又进了武义县真菌研究所。
1984年,李明焱开始捣鼓用代料栽培香菇。这时正是外贸木珠行情很好的时候,金华各地有很多企业都加工木珠出口。看到木珠生产的下脚料木粉派不上用场只能烧掉,还污染环境,李明焱就想到把这些木粉废物利用做香菇的培育基,一年后获得成功。1986年,李明焱因此成为“星火计划”带头人。
1990年,李明焱被国家科委选送到日本北海道富良野国际农业技术交流中心深造。当时,虽然中国是香菇的原产国,但日本却以“香菇王国”著称,其香菇产量占全世界70%,而且种植技术先进。日本人种香菇的方法让李明焱大开眼界:以育种为基础,有计划地安排农户种植、收获、采收,加工和销售都由农协负责。而且,日本的香菇采用“冰温技术”(即保鲜技术),都是鲜菇上市,100克鲜菇卖100日元(即相当于70元人民币1公斤)。
当时,浙江各地山区开始种植香菇,但都是干菇出口,农民在收获后要把香菇先烘干,然后送到当地土特产收购站再出口国外,不但每公斤干菇只能卖30元(按照每10公斤鲜菇晒1公斤干菇的比例,每公斤鲜菇扣掉其他费用仅2元收入),而且要半年才能拿到钱。
李明焱回国后着手鲜菇出口。农民当天采摘鲜菇,马上送到金华冷库加工,第三天就能运到日本,马上能拿到钱,而且每公斤的收购价提高了6元钱。农民收入提高,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生产规模很快就扩大了。
培育出耐高温香菇新品种
做了半年出口后,日本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希望全年供应新鲜香菇。这给李明焱出了一个大难题。香菇的种植温度一般不能超过25℃,因此只能在冬季和春季种。日本的菇农在夏秋两季是采用空调来控制温度的,这样种植香菇成本很高,就中国国情来说不适宜。于是,他决定研究栽培耐高温的香菇品种。
1991年,李明焱研制成功“武香一号”品种,这种能耐34℃高温的香菇在日本获得了终端超市的认可,日商要求赶紧供货。但李明焱因为没有进行过规模化生产,有点怕。他说,当时要推广“武香一号”有四大难题:一是金华夏天的温度不止34℃,一旦持续高温15天以上香菇就会减产;二是高温可能带来干旱,万一断水就没有收成;三是浙江的梅雨季节持续30天以上,菌棒易烂;四是农户普遍缺资金,没钱买菌种和菌棒。
后来,在武义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农业保险解决了菇农的后顾之忧,县财政还安排资金补贴菇农。李明焱采用从日本学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安排生产,第二年全县就种了200万袋,而且获得了成功。
花香引得蜜蜂来。磐安、缙云、丽水都来武义县要菌种。从1993年开始,“武香一号”的种植规模在省内逐渐扩大。1997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确定“武香一号”为浙江香菇新品种。随后,“武香一号”开始在全国推广。
“香菇也叫南菇,因为它只能在南方种植。但‘武香一号’克服了北方冬天太冷、南方夏天太热的问题,从海南岛到黑龙江都能种植。” 李明焱说,让他想不到的是,10多年过去了,“武香一号”还是全世界唯一耐高温的香菇品种。
2007年,“武香一号”获得全国香菇新品种认定。2008年,武义县真菌研究所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最终获得二等奖。在“香菇育种新技术的建立与新品种的选育”10名获奖者中,李明焱和妻子朱惠照就占了两席。
经过20年努力,中国这个香菇原产国终于成为真正的世界“香菇王国”,产量占世界70%以上,育种和推广技术水平都超过了日本。目前我国每年香菇产量都在30亿袋以上,产值达50多亿元。
开辟香菇废料利用新思路
种香菇种出了名堂,李明焱却开始酝酿转型。他说,全国都能种香菇了,武义的区域优势就小了,农民收入也会因此减少。于是,他就想找其他技术难度高、最好是列入国家扶持项目的农业项目。他想到了灵芝和铁皮石斛这两种珍稀植物,灵芝也是菌类,铁皮石斛则可以通过组织培养的方式来种,原先种香菇的技术都能派上用场。
李明焱曾经为种过香菇等食用菌的废料忧虑,那些木粉被菌类吸收营养后已很难有其他用处。他曾经让农民将这些废料作为肥料来利用,但肥力不好,而且干的木粉容易被风吹得到处飘,农民不肯使用。几年前,李明焱曾投入200万元与浙江大学合作,打算利用这些废料加上其他东西生产有机肥,可是没有成功。后来,他发现这些废料的营养成分与铁皮石斛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相同,就开始了用食用菌种植废料栽培铁皮石斛的实验。
李明焱说,铁皮石斛有两种生存环境,一是生长在岩石上,二是附生在树木上。目前国内人工种植铁皮石斛大多模仿前者的生存环境,其缺憾是在田里大量堆积石块,种植几轮后田地就无法复耕了,而且大量施肥也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环境。而模仿后者的生存环境,肥料中含有大量木质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不需要另外施肥,而且种植的田地随时可复耕。2000年,李明焱在全国首创“大田种植模拟铁皮石斛野生生长环境丰产栽培技术”获得成功,地栽铁皮石斛成活率达95%以上。李明焱又与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合作,开发灵芝和铁皮石斛系列保健品等,并注册了“寿仙谷”商标。
虽然早在几年前李明焱就下海了,但他依然长年免费为农民培训,到处发资料。有人说他“傻”。他却说:“我是农村出来的,应该为农村做点事;国家培养我,我也该为国家做点事。”
信息来源(出处):金华日报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