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4-0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提起魏长江这个名字,在吉林省通榆县鸿兴镇绿化村家喻户晓,屯里人都习惯地叫他小魏。他是靠栽培蘑菇发家致富。三年纯收入5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很多农户走上了这条致富路。穷则思变1997年以来,靠种地为生的小魏家三年接连欠收,巨大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他经过深刻地反思后,决定走出去闯一闯,另谋生计。2000年4月,小魏携妻带子毅然远赴沈阳市前当卜产蘑菇基地打工。经过一段时间对蘑菇栽培和市场行情的耳濡目染,小魏渐渐感到这就是他所要找寻的致富项目。他不懂的地方就向技术员请教。小魏干活勤快,深得老板和技术员的喜欢。技术员在栽培技术上对小魏经常进行指点,慢慢地整个栽培过程的技术小魏都能熟练操作了。
2001年3月,小魏谢绝了老板的再三挽留,辞去工作,带着创业的激情与梦想回到家乡。经过紧张的筹备和辛苦的劳作,2001年5月,他在绿化村第一个建成了一座3000多平方米的蘑菇栽培大棚和一个一次能蒸500袋蘑菇栽培料的蒸锅。长春岭屯的男女老少都关注着他和他的这个蘑菇栽培大棚。这一年小魏没有辜负父老乡亲的希望,装了4000个蘑菇栽培袋,经过精心管理,年纯收入1.5万元。到2002年5月,小魏又开始了下一年的蘑菇栽培。共投资500元,重建了蒸锅。一次性能蒸1000袋蘑菇栽培营养料,这一年,纯收入达到2.5万元。2003年4月,为扩大规模,小魏改造了一次能栽培3000袋蘑菇栽培营养料的蒸锅,共装了6000袋蘑菇栽培营养袋。至2004年4月,年栽培蘑菇纯收入达到了3万元。小魏赚了钱。家中不再一贫如洗了。添置了摩托车、手机、彩电和家具。安上了闭路,装修了房屋。家里的日子红火了起来。勤思劳作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小魏认为蘑菇栽培关键要把好"三关":一把好品种关。几年来他深感品种间的差别很大。前两年选择的华平9号蘑菇菌种,虽然外观漂亮,产量高,但较脆易碎,不易保存和运输。口感一般,市场前景不看好。第三年选择的平菇9400号色泽好、口感好、易运输、产量高,给他带来了良好收益。二把好培育关。
首先把好一级菌培育关。买好菌种后严格配料。第一年他自己培育,后来为省钱省力,他就到外地直接购买菌苗;其次把好二级菌培育关。用瓶转化二级菌时,配料比严格,程序繁杂,需培育40天;再次把好三级菌培育关,这是关键环节,稍一疏乎便会前功尽弃。需转瓶装袋,用蒸锅蒸,需40天培育。三把好销售关。小魏栽培的蘑菇是不施化肥农药的纯正绿色产品,经过对市场行情的考察,他确定了蘑菇价格比白城市和乌兰浩特市的蘑菇批发价平均每斤低出3角钱,解决了蘑菇大量销售的难题。情暖乡邻脱贫后的小魏未忘记生活在一起的乡亲们。他常到农户家中讲栽培蘑菇是条致富之路。在小魏栽培蘑菇的第二年,农民于平和汪成入股与他共同栽培蘑菇。小魏在奖金和技术上给予了全力支持,并无偿供用蘑菇营养料蒸锅。于平栽培蘑菇3000袋,收入近万元,但那年他治病花了2万余元,把栽培蘑菇挣到的钱全搭了进去,生活雪上加霜,分成时分文未要。这雪中送炭的情怀令于平一家人感动得热泪纵横。56岁的汪成腿有残疾,与于平一样同等收入,因生活还不富裕,小魏也免要了入股分成。负债2万余元的困难户李庆在小魏的帮助下,自2002年每年仅栽培蘑菇一项就能收入1万元以上。不但还清了债务,而且有了存款。目前,绿化村蘑菇栽培户达了12户,小魏毫无保留地入户进行技术指导。经常深夜才回到家,虽忙得不可开交,但乐在其中。他满怀希望地说:如今栽培蘑菇是全屯农民脱贫致富的首选,小康屯离我们不再那么遥远,绿化村的蘑菇定会飘香千家万户,飘进每个人的心中。
来源:中国特色乡镇网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